[实用新型]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5849.9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9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祁小平;周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小平;江阴百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诱导 病人 身外 产生 浓度 因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用于骨关节炎治疗。
背景技术
人体外周血在体外经诱导后可以产生含有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血清,将这种抗炎血清回注到病人的关节腔内,可以阻止骨关节炎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并显著改善症状。
这个过程涉及到用注射器抽取病人外周血;将外周血注入一个带有诱导材料的容器;容器内的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使其产生抗炎因子;采用离心的方法将血清和血细胞分离;吸取血清部分后分装到保存管中并置低温保存。整个过程需要使用多种装置,而这些现有装置之间缺乏有机的配合,使得操作变得复杂,不易掌握。此外,多个步骤涉及到血液或血清与空气接触,容易引起细菌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结构上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这套装置能避免准备多种分散装置带来的不便;装置的各部分合理结合,操作方便;减少了血液和空气的接触的机会,降低了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能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在体外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它包括真空抽吸装置Ⅰ、离心管和真空抽吸装置Ⅱ,所述真空抽吸装置Ⅰ包括套管Ⅰ和活塞Ⅰ,所述活塞Ⅰ设于套管Ⅰ中,所述活塞Ⅰ中穿有软管,所述离心管的顶部带有盖子,所述真空抽吸装置Ⅱ包括套管Ⅱ和活塞Ⅱ,所述活塞Ⅱ设于套管Ⅱ中,所述套管Ⅱ的底部设置有吸管接头,所述吸管接头的底部接有吸管,所述套管Ⅰ和套管Ⅱ底部均可与离心管的顶部螺纹配合。
所述套管Ⅰ的底端凸出并设有内螺纹Ⅰ,所述套管Ⅱ的底端凸出并设有内螺纹Ⅱ,所述离心管的顶端开口并设有外螺纹,内螺纹Ⅰ、内螺纹Ⅱ均可与外螺纹配合。
所述盖子上开有透气孔,所述套管Ⅱ下部侧壁开有过滤孔,透气孔和过滤孔中分别设有空气滤膜和空气过滤填料,空气滤膜和空气过滤填料的孔径均小于0.22μm。
所述套管Ⅰ的中间还设有限位环。
所述吸管接头的外围套有除菌滤器。
所述吸管的底部向上弯曲成钩状。
所述离心管的底部放有若干玻璃球。
本实用新型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这种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将真空抽吸装置Ⅰ、离心管以及真空抽吸装置II、离心管改为可拆装的结构,可以将真空抽吸装置Ⅰ抽出的血直接输送到预装有诱导外周血产生抗炎因子材料的离心管中,随后将真空抽吸装置Ⅰ拆开后便能对离心管中的血液直接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有效减少了血液与空气接触。培养结束后离心管可直接置离心机离心,使血清与血细胞分离。然后用真空抽吸装置Ⅱ将离心管中的血清吸出,再注入血清保存管中,这样也减少了血液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细菌污染的可能,也可以在真空抽吸装置II的吸管接头处安装除菌过滤器,对血清进行过滤,去除可能残留的血细胞和细菌。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无需准备较多的设备,操作时间较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中真空抽吸装置Ⅰ与离心管的配合关系图。
图2为图1中离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体外诱导病人自身外周血产生高浓度抗炎因子的装置中真空抽吸装置Ⅱ与离心管的配合关系图。
图4为图3中真空抽吸装置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真空抽吸装置Ⅰ1、套管Ⅰ1.1、活塞Ⅰ1.2、软管1.3、内螺纹Ⅰ1.4、限位环1.5;
离心管2、外螺纹2.1、玻璃球2.2、盖子2.3、透气孔2.4;
真空抽吸装置Ⅱ3、套管Ⅱ3.1、活塞Ⅱ3.2、内螺纹Ⅱ3.3、吸管接头3.4、吸管3.5、除菌滤器3.6、过滤孔3.7;
血清保存管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小平;江阴百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祁小平;江阴百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8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