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风包释压阀保护罩冲击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5935.X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0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傅泉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风包释压阀保 护罩 冲击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释压阀保护罩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用风包释压阀保护罩冲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释压阀一端法兰连接有释压阀保护罩,其内设置有活塞,释压阀保护罩由侧壁和罩底组成,其侧壁设置有释压孔,罩底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当释压阀释压时,活塞冲击保护罩的罩底,保护罩可以防止活塞飞出伤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释压阀保护罩需要有强度标准,现有对释压阀保护罩的冲击试验一般都是在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机上进行的,由于现有的冲击试验机需要制缺口试样,要求精度高,操作过程麻烦,浪费人力物力,且只能试验样品材料的冲击功,不能检测冲量冲击性能。
现有的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机都是检测材料性能使用的,对于矿用的释压阀保护罩来说,不适用,不能够做到摆锤直接冲击到释压阀安全罩罩底,若对装置进行改造,设计制造程序复杂,成本太高,少则数万元,也难以做到准确性试验,达不到试验的目的。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的冲击试验机来检测释压阀保护罩的安全性。
鉴于上述原因,急需一种专门的试验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释压阀保护罩冲击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风包释压阀保护罩冲击试验装置,含有上侧的释放部分、下侧的接收部分和断绳机构;释放部分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端设置有上定位板,上定位板分布有A1~An系列定位小孔,选择n个下定位板中的第i个下定位板Bi,将其活动安装在固定框架的下端,该下定位板Bi上设置有冲击锤定位孔,冲击锤定位孔与系列定位小孔中的第i个定位小孔Ai圆心在同一竖线上,1≤i≤n,i,n为自然数;在所述上定位板上侧设置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的吊绳从上定位板的定位小孔Ai穿入并悬吊冲击锤,该冲击锤匹配套装于下定位板Bi的冲击锤定位孔中;所述接收部分含有底板,在该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两支架相对面为凹弧形。
底座上的活动支架含有一个底板,该底板与底座上表面滑动配合,该底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条形孔,条形孔内设置有安装在底座上的定位螺栓。
所述牵引机构为手动或电动辘轳。
固定框架下端设置有挡缘,所述下定位板Bi匹配套装在该挡缘上方。
上定位板分布的系列定位小孔自左向右在同一直线上,各下定位板的冲击锤定位孔的左端为公共切点。
含有支座底架、安装在底架上的固定装具,该试验机还含有滚筒提升装置、提升悬挂用钢丝绳、活动定位板,冲击试验重锤,固定装具上设有可移动的托架,以调节支架尺寸和位置,活动定位板上挖有和重锤相配的圆孔,用来确定调整重锤跌落时的精确定位,滚动提升装置装用手摇辘轳,可以用来提升悬挂重锤。本装置是一种通过自由落体势能转换为冲击能量试验的纯机械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冲击锤的自重形成冲击的检测方式,直接对释压阀保护罩的罩底进行冲击,用于冲量冲击性能的检测,可以利用墙角、窗外壁进行安装实验,不需要专门的试验室,冲击锤重量根据高度设定即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操作灵活,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便,省工省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释放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接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上定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5~图7分别是不同型号的下定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各下定位板重叠放置后每个冲击锤定位孔内切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悬挂冲击锤用的吊绳,如钢丝绳或尼龙绳,标号2为手动辘轳的卷筒,标号3为轴承及轴承座,标号4为辘轳手柄,标号5为上定位板,标号51为定位小孔,标号6为固定吊架,标号7为下定位板,标号71为冲击锤定位孔,标号8为试验用冲击锤,标号9为移动支架,标号10为底座,标号11为固定支架,标号12为定位销轴,标号13为条形孔,标号14为挡缘,标号15为释放阀安全帽,16为断绳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矿用风包释压阀保护罩冲击试验装置,含有上侧的释放部分、下侧的接收部分和断绳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9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空调以及燃油加热器的集成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陆两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