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除海绵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6057.3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9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向;刘世青;吴生贵;钱海林;宋丽芸;李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25C7/08 | 分类号: | C25C7/0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6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色金属湿法冶炼行业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电解造液车间中用于刮除沉积在阴极板上海绵铜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造液是湿法电解镍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的作用是补充电解完成后阳极液中的镍离子,同时还有脱铜的作用。因为铜离子的析出电位比镍离子正,所以电解液中的铜离子会在阴极上析出,在阴极上形成海绵铜。
造液过程中,当阴极上的海绵铜沉积到一定厚度时,会影响造液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刮除海绵铜。传统刮除海绵铜的方法是车间工人需站在电解槽的阴阳极棒上将每片阴极提起,对其进行抖动,使阴极板上附着的海绵铜部分脱落,该操作劳动强度极大,生产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劳动强度小且生产效率高的刮除海绵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刮除海绵铜装置,所述的刮除海绵铜装置包括上、下压板、橡胶板及上、下横杆;所述上、下横杆之间放置橡胶板后固接为整体组件,以该整体组件的两件为一组横杆夹,排列后将其上、下横杆的两端安装在所述上、下压板之间并用吊环和紧固件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海绵铜的机械化刮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效、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电解槽装配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标号是:1是上压板;2下压板;3是橡胶板;4是上横杆;5是下横杆;6是紧固件;7是整体组件;8是吊环;9是阴极板;10电解槽;11是螺母;12是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刮除海绵铜装置,所述的刮除海绵铜装置包括上、下压板1、2、橡胶板3及上、下横杆4、5;所述上、下横杆4、5之间放置橡胶板3后以紧固件6固接为整体组件7,以该整体组件7的两件为一组横杆夹,排列后将其上、下横杆4、5的两端镶嵌在所述上、下压板1、2之间的锯齿凹槽中并用吊环8和紧固件6固定为一体成类似梯子状的结构。该吊环8还用来吊装本实用新型。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电解槽装配示意图。具体地,在聚合物混凝土电解槽10的内壁预埋一定数量的螺母11,支撑杆12通过螺母11固定。此装置装配完成后,通过吊环8将本实用新型吊放在支撑杆12上即可。阴阳极板吊装时,阳极板通过横杆之间的空挡悬挂在电解槽10内,阴极板9通过每组横杆夹的两片橡胶板3之间的缝隙悬挂在电解槽10内。
当进行刮除海绵铜操作时,借助造液车间的出装阴阳极板吊架,用天车将半槽内的阴极板9一次吊起至一定高度,在阴极板9上升过程中穿过每组横杆夹的两片橡胶板3之间的缝隙,附着在阴极板9上的海绵铜被两片橡胶板3刮除干净,从而实现海绵铜的机械刮除。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未经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6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穿胶料滚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终端的云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