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焦灯具调节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6143.4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3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洪铭琪;梁福兰;卓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2 | 分类号: | F21V1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灯具 调节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指一种可变焦灯具调节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发光二极管)以其节能环保、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光源,被应用于各种照明场所。
为提高LED灯具照明的功能性,如照明亮度及照明距离范围有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场所照明的需要,出现了快速变焦的照明装置,其主要是通过在LED前方设置有一相对LED可以前后移动的光学凸镜,或是LED相对光学凸镜可以前后移动,以此达到调焦的目的,进而对光束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灯具近距离照明范围大、亮度均匀,远距离实现聚焦照明范围小而亮度高的特点。
现有的变焦灯具为实现快速任意调节所需光束,是通过在管身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橡胶圈,利用该橡胶的阻尼作用,实现对管身相对外壳施力推或拉的动作达到随意调节管身与外壳的相位位置,并且定位的功能。但是由于灯具在使用时是处于发热状态,而橡胶材质的阻尼圈在长期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而失去弹性阻尼功能,从而影响灯具变焦调节的失灵。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现有变焦灯具的调节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焦灯具调节固定结构,其可保证灯具管身与外壳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段调节,满足使用者对灯具光束灵活调节的需求,同时保证调节功能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变焦灯具调节固定结构,该灯具包括:灯头、电源装置、管身、发光组件、外壳及透镜;灯头连接管身的后端,电源装置设于管身内,发光组件固定在管身的前端;外壳是活动套置于管身与发光组件的外部,透镜固定于外壳的前端;其中:在管身或发光组件与外壳之间设有至少一硬质开口环,该硬质开口环常态时的外径大于外壳的内径。
所述硬质开口环为耐高温的材质制成。
所述硬质开口环材质为金属、尼龙或玻璃纤维。
所述灯头的前端设有与管身配合的连接部,并在灯头的前部设有一限位外壳的凸台。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本体及固定在本体上的发光体,该本体的后部形成缩颈与管身的前端连接在一起,本体前部的凸沿是靠于管身的前端,在该凸沿侧壁上设有硬质开口环卡制的环凹槽。
所述外壳为一套座,其前端固定透镜,后部是套置于管身与发光组件的外部,在外壳后部的内壁上形成内径小于发光组件的凸沿外径的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前部的内径与发光组件的凸沿外径呈间隙配合。
所述外壳前端的外缘处还配合有一防烫圈。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变焦灯具调节固定结构,是通过在外壳与管身或发光组件之间设置硬质开口环,并利用该硬质开口环的弹性作用对外壳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实现外壳与管身之间距离的无段调节,达到灯具变焦照明的需求,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调节灯具光束,提高灯具照明的多样性;而该硬质开口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避免出现老化问题而影响灯具调节功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焦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焦灯具变焦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焦灯具变焦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焦灯具变焦状态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变焦灯具,包括:灯头1、电源装置2、管身3、发光组件4、外壳5及透镜6。
所述灯头1的前端设有与管身3配合的连接部,此处为卡扣11,亦可为螺纹,并在该灯头1的前部还设有一限位外壳5的凸台12。
所述管身3为一筒体,其后端设有与灯头1的卡扣11配合的卡接部(图中未示出),而前端设有与发光组件4配合的配合部,此处为螺纹31,亦可采用卡扣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立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61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