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旋转给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8303.9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6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钟从海;李丹红;杨建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柏润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9/06 | 分类号: | F16L39/06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旋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大型旋转给油器,属机械工程之转动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转给油器是用于轧钢机中对旋转液压缸供油用的旋转接头,一般由外壳体、转轴和密封件组成。旋转给油器的转轴上有轴向的进流孔和径向的分流孔,外壳体上有出流孔,在外壳体和转轴之间的转动界面上有环形槽作为沟通分流孔和出流孔之间的通道,使流体介质在旋转的转轴和固定的外壳体之间传输。旋转给油器的外壳体在两端经滚动轴承安装在转轴外,外壳体上有流道的中间部分和转轴之间作间隙配合并在流道部分两侧的外壳体与转轴之间安装密封圈。因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频繁转动旋转接头,这就容易导致外壳体磨损,而对此进行维修的手段通常就是更换外壳体。这种情况对于小型旋转给油器来讲问题不大,但对于外壳体外径在450mm以上的大型旋转给油器来讲就存在消耗材料太大的问题。旋转给油器的外壳体的材料通常选用锡青铜为主,而锡青铜相对来讲原材料成本较高,因此当旋转给油器的规格为大型时,其外壳体损坏后直接更换重置成本偏大,报废外壳体回收的消耗也偏大。另外大型旋转给油器外壳体的内孔和长度尺寸大,在产品本身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导致加工更加困难,工艺成本大幅上升。
发明创造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出一种制造和维修成本低的大型旋转给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旋转给油器,包括同轴安装的外壳体和转轴,其中转轴上有轴向的进流孔和径向的分流孔,外壳体上与分流孔同一轴向位置上有出流孔,在所说的外壳体和转轴之间设置有衬套,所说衬套的内壁和外壁在与分流孔同一轴向位置上有环形槽,同一轴向位置上的衬套内外壁上的环形槽之间有一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与转轴之间设置了衬套,将外壳体与转轴之间的直接摩擦变为外壳体经过衬套和转轴作相对转动,使一部分摩擦受损由衬套承担,而当有意降低衬套的耐磨性能时,更可以将外套和转轴的磨损完全由衬套来承担。这样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有磨损时可通过更换衬套进行维修而不必更换材料更加昂贵、材料用量更加大的外壳体,进而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旋转给油器,所说的衬套按转轴上沿轴线分布的分流孔分别设置,即按在转轴上开设的分流孔个数,每个分流孔设置一个衬套,使全长上的衬套变为多个同轴间断安装的衬套,每个衬套两端各用弹簧挡圈与外壳体作轴向固定,每个衬套两个端面之间有泄油孔相沟通,使两个衬套之间形成泄油通道,外壳体上有泄油孔连接泄油通道。将衬套分段设置后,使产品所用材料更省、加工更容易,而且在衬套磨损以后的更换量也更少,而泄油孔的设置则不仅能及时导出旋转界面所泄漏的介质,并能经此对产品加工精度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旋转给油器的一剖视图:图中:1-外壳体,2-衬套,3-转轴,4-轴承,5-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下一步描述:
一大型旋转给油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有外壳体1、衬套2和转轴3三层结构同轴安装而成,三者之间的两个旋转界面各为间隙配合。有两个介质的进流孔沿转轴轴线方向开设在转轴内,其中之一为液压油进油孔,该进油孔沿轴线设置有三个分流孔。在该三个分流孔外分别安装一个衬套,衬套两端各用弹簧挡圈相对外壳体作轴向定位。衬套两端面之间有一泄油孔,两个衬套之间形成泄油通道,其中一个泄油通道位置上的外壳体上有泄油孔连接接油盘。转轴两端用精密深沟球轴承4支承在外壳体上,轴承外再用端盖5进行轴承轴向定位,端盖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端盖上还安装有外壳体与转轴之间的密封件以防止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柏润液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柏润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83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