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炭素高效高温缸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0895.8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6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乃;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毅 |
主分类号: | B01F15/06 | 分类号: | B01F15/0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3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素 高效 高温 缸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素糊料生产专用缸体,该缸体结构可用于混捏炭素糊料的混捏机,也可用于冷却混捏完毕的炭素糊料的炭素糊料冷却机。用于混捏机时,缸体将循环导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糊料以加热物料;用于炭素糊料冷却机时,缸体将糊料的热量散发给循环冷却介质以冷却物料。
背景技术
炭素糊料生产专用缸体主要包括用于加热混捏炭素糊料的混捏机缸体和用于冷却混捏完毕的炭素糊料的炭素糊料冷却机缸体。
所述的缸体一般包括U形筒体,U形筒体的上端开口用于物料进入,U形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端板组件,U形筒体与端板组件共同组成缸体。所述U形筒体和端板组件设置有用于热交换介质循环流动的通道。U形筒体和端板组件构成缸体内表面的部分为内壁板。由于物料具有一定的磨损性,内壁板上可安装衬板,以保护内壁板不被物料磨损。
所述专用缸体内安装有搅刀,搅刀旋转以搅动物料,同时缸体内物料通过内壁板和衬板(在缸体安装衬板的情况下)与热交换介质交换热量,以实现炭素糊料的加热混捏或冷却。加热混捏炭素糊料时,要求较快的加热速度和较高的混捏温度;冷却混捏完毕的炭素糊料时,要求较快的冷却速度和较低的冷却温度,上述两种情况均要求缸体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
现有的炭素糊料生产专用缸体,U形筒体内壁板和端板组件内壁板采用较厚的板承受缸体的载荷,侧壁板采用较薄的板与内壁板构成导热介质循环通道,这样设计的缸体不需要专门的承载结构,因而设计和制造工艺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内壁板较厚,严重影响了缸体的传热效率。为发挥其设计制造简单的优势,弥补其传热效率较低的缺陷,CN 2701524Y公开的双壁夹油全面积加热式混捏锅搅拌缸和CN 2912781Y公开的混捏机搅刀加热装置均起到了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的作用。采用软化点较低的中温沥青(软化点90℃左右)生产炭素制品,上述缸体配合使用CN 2701524Y公开的双壁夹油全面积加热式混捏锅搅拌缸技术基本可以满足炭素生产的需要。采用软化点较高的改质沥青(软化点120℃左右)生产炭素制品,上述缸体配合使用CN 2912781Y公开的混捏机搅刀加热装置技术可满足炭素生产需要,但由于搅刀加热装置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因而削减了上述缸体制造工艺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炭素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炭素制品质量,炭素生产大量采用软化点较高的改质沥青(软化点120℃左右),因而对设备的热交换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炭素制品的产量不断提高,为提高生产效率同样要求设备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设备制造,要求设备在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同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现有的缸体已无法满足炭素生产和设备制造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炭素高效高温缸体,其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和相对简单的结构,以克服现有炭素糊料生产缸体的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炭素高效高温缸体,包括筒体,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端板组件,并在所述筒体和两端板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热交换介质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其中筒体上的筒体热交换介质循环通道由筒体的筒体导热内壁板和筒体的筒体结构侧壁板围成,端板组件上的端板组件热交换介质循环通道由端板组件的端板组件导热内壁板和端板组件的端板组件结构侧壁板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导热内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筒体结构侧壁板的厚度;所述端板组件导热内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端板组件结构侧壁板的厚度。
所述筒体导热内壁板的厚度为3~10mm;所述筒体结构侧壁板的厚度为12~20mm。
所述端板组件导热内壁板的厚度为3~10mm;所述端板组件结构侧壁板的厚度为12~20mm。
还包括与所述结构侧壁板共同支承缸体、承受载荷的筒体结构筋板;所述筒体结构筋板连接在筒体导热内壁板的外壁上,或者连接在筒体结构侧壁板的外壁上,或者既与筒体导热内壁板的外壁连接又与筒体结构侧壁板的外壁连接,筒体结构筋板中的横向筒体结构筋板与纵向结构筋板之间相互在端部连接。
还包括与所述结构侧壁板共同支承缸体、承受载荷的端板组件结构筋板;所述端板组件结构筋板连接在端板组件导热内壁板的外壁上,或者连接在端板组件结构侧壁板的外壁上,或者既与端板组件导热内壁板的外壁连接又与端板组件侧壁板的外壁连接,端板组件结构筋板中的横向结构筋板与纵向结构筋板之间相互在端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毅,未经王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0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