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铲判断装车卸货点的定位指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1526.0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0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忠和;刘春辉;周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4 | 分类号: | B65G67/04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铲 判断 装车 卸货 定位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采掘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铲判断装车卸货点的定位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露天矿生产中,采用电铲—汽车运输工艺的矿山较多。其中,电铲多以WK—4 、WD—4和WK-10B为主,汽车多以载重为20吨-80吨的运输汽车为主,这种运输方式灵活,适合多种工况环境。但是,在电铲为运输汽车装车的过程中,由于电铲与运输汽车具有一定的装车距离,尤其是WK-4和WD-4型电铲,装车距离为8-12米,WK-10B电铲的装车距离为10-15米,距离较远,当电铲铲斗在车斗上方准备卸货时,不容易准确确定电铲铲斗与运输汽车斜护板之间的距离,不易选准卸货点,所以经常出现卸货点与运输汽车斜护板距离过近,导致电铲铲斗中的矿石掉落在运输汽车斜护板上而砸坏司机室,或矿石经运输汽车斜护板滚落到车斗两侧砸坏车门、玻璃、司机室后面的油气管路零部件等现象,不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电铲、运输汽车生产效率的发挥,也时刻危及运输汽车司机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电铲为运输汽车装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装车卸货点的定位指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铲判断装车卸货点的定位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源,设在运输汽车斜护板上方的距离感应器,设在运输汽车上的单片机,分别设在运输汽车车斗两侧壁上方的指示装置所组成,所述的电源、距离感应器、单片机、指示装置依次通过电源线相连接;
所述的指示装置由绿色警示灯、红色警示灯和声光报警器所组成;
所述的距离感应器为ZDM系列超声波感应器;
所述的距离感应器和所述的指示装置外分别设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矿山生产的运输汽车上具体实施,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电铲与运输汽车距离较远而造成电铲司机很难选准装车卸货点的问题,改善了电铲司机的作业条件,降低其疲劳强度和紧张度,不但提高了电铲和汽车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保证了运输汽车司机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电铲判断装车卸货点的定位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源8,设在运输汽车1斜护板5上方的距离感应器4,设在运输汽车1上的单片机2,分别设在运输汽车车斗两侧壁7上方的指示装置3所组成,所述的电源8、距离感应器4、单片机2、指示装置3依次通过电源线相连接,形成一体的线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首先要划分出区域,根据汽车的车斗长度和电铲铲斗6的大小,划分出安全卸货区域和危险卸货区域。其次,对所述的单片机2进行程序设置,根据划分出的安全卸货区域和危险卸货区域中的电铲铲斗6与所述运输汽车斜护板5之间的距离,把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数据编入到程序中,并安装到所述单片机2中。电铲铲斗6在驶入车斗上方时,所述的距离感应器4对电铲铲斗6与所述运输汽车斜护板5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物理信息转化成电子信号传输给所述单片机2,当所述单片机2接收到所述距离感应器4传输过来的电子信号时,所述单片机2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分析计算,并给所述指示装置3发出指令。所述的指示装置3由绿色警示灯10、红色警示灯11和声光报警器9所组成。当电铲铲斗6处于安全卸货区域时,所述的绿色警示灯10闪烁;当电铲铲斗6超越安全卸货区域进入危险卸货区域,即距离运输汽车斜护板5较近时,所述的红色警示灯11闪烁,同时所述的声光报警器9发出声音,以示提醒,使电铲铲斗6在装车时能准确定位。
所述的距离感应器4为ZDM系列超声波感应器。
所述的距离感应器4和所述的指示装置3外分别设有保护罩,在工况恶劣的环境下,加强对本装置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各种不同设备类型的电铲-汽车运输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1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