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危介质反应釜大流量高温高压油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2265.4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2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武;杨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F16N23/00;F16N3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6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危 介质 反应 流量 高温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化工行业的高危介质反应釜密封的大流量高温高压密封油循环及监控系统,具体是一种针对高危介质的大流量高温高压油站。
背景技术
高低压稀油站由低压润滑系统及高压浮起系统组成,低压润滑系统由立式齿轮泵装置、油箱、单向阀、安全阀、压力表、双筒过滤器、压力继电器、冷却器、电磁阀、压差继电器等组成。高压系统主要有高压柱塞泵装置、高压溢流阀、单向阀、电接点压力表、管路系统等组成。国内油站多应用于一些普通高压场合,应用面受到限制。比如1.未考虑循环油泵的备用;2.未考虑高危介质情况下循环油泵的外置(普遍采用油泵内置在油箱内);3.未考虑高危介质的情况下,对油站的充氮保护;4.输出流量较小而且降温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普通油站存在的不足,在此提供一种可应用于高危介质的大流量高温高压油站。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高危介质反应釜大流量高温高压油站,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设有两台用于实现密封油循环的外置高压大流量泵,油箱整体安置在底座上,所述油箱与两台高压大流量泵通过管道连接通,在油箱顶部注入低压氮气隔绝密封油,底座上还设置有安装在回油管路上的一级冷凝器,油箱上设置有液控单向阀、针型阀与气动薄膜调节阀。
整个油站系统要远离高危介质反应釜,集中排布在一处空地上。采用两台外置高压大流量泵(一开一备)来实现密封油的循环。在油箱内上层即顶部注入低压氮气隔绝密封油。夏天采用两级冷凝器来实现降温,冬天利用伴热管线来加热密封油,保证密封油处于最合适的粘度。利用液控单向阀、精确刻度针型阀与气动薄膜调节阀来准确控制油站与高危介质反应釜内的压差,确保机封泄漏时介质不发生外泄,从而保证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油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机封使用的安全,完全替代了国外进口系统,节约了大量资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底座,102、高压大流量泵,103、油箱,104、管道,105、一级冷凝器,106、液控单向阀,107、针型阀,108、气动薄膜调节阀,109、蒸汽伴热管线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高危介质反应釜大流量高温高压油站,如图1所示:在底座101上设有两台用于实现密封油循环的外置高压大流量泵102,油箱103整体安置在底座101上,所述油箱103与两台高压大流量泵102通过管道104连接通。在油箱103内顶部注入低压氮气隔绝密封油,底座101上还包括设置有一级冷凝器105,油箱103上设置有液控单向阀106、针型阀107与气动薄膜调节阀108。一级冷凝器105安装在回油管路上,一级冷凝器105前端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后端通过管道连接至油箱103;冷凝器的作用是降低油温,在冷凝器内部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有冷却水进出,通过热交换,降低油温。普通的油站只在油箱内部有冷凝器,此次油站因为用在高温环境,回油温度更高,因此油箱103内置冷凝器被用作二级冷凝器。油箱103侧有蒸汽伴热管线出入口109。
整个油站系统要远离高危介质反应釜,集中排布在一处空地上。采用两台外置高压大流量泵102(一开一备)来实现密封油的循环。在油箱103(内置二级冷凝器)内上层顶部注入低压氮气隔绝密封油。夏天采用两级冷凝器来实现降温,冬天利用伴热管线来加热密封油,保证密封油处于最合适的粘度。利用液控单向阀、精确刻度针型阀与气动薄膜调节阀来准确控制油站与高危介质反应釜内的压差,确保机封泄漏时介质不发生外泄,从而保证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油箱内的润滑油经过滤后由泵送入机械密封腔,然后润滑机封同时带走腔室内的高温,经过滤冷却后回到油箱。由于是高危介质,因此设定油站压力高于釜内介质压力,当压力低时禁止生产;由气动薄膜调节阀与针型阀、液控单向阀一起,实现油站压力与釜内介质压力的压差恒定,同时保证在机封泄漏时,实现机封腔室保压,防止高危介质泄漏到外部,保护环境安全,保证人员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乐化新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2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