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电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2438.2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0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华;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0;G02F1/13357;H04N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550006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种背光模组的电视机。
背景技术
现有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直下式背光模组,及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为了制造超薄电视机,常会出现因混光距离不足,导致主观上灯影的问题,造成主观效果不良。
相关技术中,为解决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的主观灯影问题,通常采用增加混光距离的方式。但是,这样会使的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增加,不利于实现背光模组及电视机的超薄化设计。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直下式背光模组中,为了保证良好的主观效果,使得混光距离较大,背光模组及电视机的厚度较大,电视机的外形不美观;如果减小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混光距离,又会导致主观灯影为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和主观效果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实现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提高背光模组的光学雾度,解决灯影问题。
有鉴于此,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液晶屏面板和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部和背板侧部,所述背板底部内壁安装有所述光源,所述背板侧部端口支撑所述液晶屏面板,还包括沿所述光源至所述液晶屏面板的方向,依次安装的棱镜片、扩散片和增亮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棱镜片、扩散片和所述增亮膜依次叠放于所述背板侧部的端口,所述液晶屏面板将所述棱镜片、扩散片及所述增亮膜压紧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棱镜片的边缘与所述扩散片的边缘之间通过双面胶带或胶水粘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扩散片的边缘与所述增亮膜的边缘之间通过双面胶带或胶水粘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增亮膜的边缘与所述液晶屏面板的边缘之间通过双面胶带或胶水粘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棱镜片的边缘与所述背板侧部端口之间通过双面胶带或胶水粘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棱镜片、扩散片和所述增亮膜分别挂接于所述背板侧部端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视机,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膜片组合方式,将扩散片置于棱镜片和增亮膜之间,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将背光模组的光学雾度明显提升,将主观灯影遮盖,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主观效果,提升电视机的品质和档次。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电视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视机,采用新型的背光模组,通过改变膜片组合方式,将扩散片置于棱镜片和增亮膜之间,在不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将背光模组的光学雾度明显提升,将主观灯影遮盖,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主观效果,提升电视机的品质和档次,同时提高电视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各部件与附图标记问的对应关系如下:
1背板 11背板底部 12背板侧部
2光源 3液晶屏面板 4扩散片 5棱镜片
6增亮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先结合附图说明一下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的直下式CCFL背光模组及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为了将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常常会出现混光距离不够的情况,这样会导致主观灯影问题,造成背光模组主观效果不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2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