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联式电池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4196.0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1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保锋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2/34;H01M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池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式电池座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携带式的电器产品,几乎都是以干电池来供应所需的电源,如手电筒、收音机等装置。
其中,携带式的电器产品所使用的电池,多为1号电池及3号电池,而在功率较佳的携带式电器产品中,又多为使用1号电池为电源供应。
但是,因为前述各电器产品,并不是一般生活中,所会常常用的电器产品,所以当消费者在使用时,有时候会遇到电力不足的状况。
所以,当发生天然灾害时,消费者为了避免电力不足的状况,总是会大量的购置1号电池,让1号电池发生一扫而空的状况。
因为,3号电池与1号电池的成本上有所不同,所以1号电池的库存量一般都远低于为3号电池的库存量,因此常常会只剩下3号电池可供购买。
可是,受到先天上规格的限制,使用1号电池的电器产品,却是无法使用3号电池的,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应用上的困扰。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将小电池提升到相当于大电池的功率、达成转换电源规格的作用,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能方便生产与使用的电池座结构,便成为本新型欲改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作为转换电源规格、低成本、方便生产与使用、结构牢固的串联式电池座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共有两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为一种串联式电池座结构,包括:
一座体,该座体是由一顶盖及三个等间隔环设于该顶盖一侧面处的支撑壁所组成;
一底座,该底座对应卡设于该支撑壁的自由端处,并于支撑壁之间界定出第一、第二、第三容置空间;
一正极装置,该正极装置为设于该顶盖且异于支撑壁的一侧面处;
一负极装置,该负极装置为设于该顶盖异于支撑壁的一侧面处、邻近于该正极装置且正对于第一、第二容置空间之间的支撑壁;
一第一导接件,该第一导接件为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与该顶盖卡接;
一第二导接件,该第二导接件为与该底座卡接,且该第二导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内;
一第三导接件,该第三导接件为与该顶盖卡接,且该第三导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第四导接件,该第四导接件的一端设于顶盖处并与该负极装置连接,而该第四导接件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底座卡接;
所述底座对应于该各支撑壁的卡接处皆设有一卡接部,而该支撑壁与卡接部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卡勾,又该底座对应于前述卡勾处更分别设有一卡扣部;
所述底座对应于该第二导接件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定位槽,而该底座对应于该第二导接件的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二定位槽,又该底座对应于该第四导接件的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三定位槽;
所述正极装置穿过底座的一端且邻近于该第一导接件的一端边缘处设有一被该第一导接件所夹持固定的导电凸片;
所述负极装置为以螺接的方式定位于该顶盖上;
所述第四导接件与该负极装置的连接处,设有一能套设于该负极装置一端外的钩环,让第四导接件的一端,被固定于该顶盖与负极装置之间。
第二实施例:
为一种串联式电池座结构,其包括:
一座体,该座体是由一顶盖及三个等间隔环设于该顶盖一侧面处的支撑壁所组成;
一底座,该底座对应卡设于该支撑壁的自由端处,并于支撑壁之间界定出第一、第二、第三容置空间;
一正极装置,该正极装置为设于该顶盖且异于支撑壁的一侧面处;
一负极装置,该负极装置为设于该顶盖异于支撑壁的一侧面处、邻近于该正极装置且正对于第一、第二容置空间之间的支撑壁;
一第一导接件,该第一导接件为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并与该顶盖卡接;
一第二导接件,该第二导接件为与该底座卡接,且该第二导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内;
一第三导接件,该第三导接件为与该顶盖卡接,且该第三导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第四导接件,该第四导接件的一端设于顶盖处并与该负极装置连接,而该第四导接件的另一端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底座卡接;
所述底座对应于该各支撑壁的卡接处皆设有一卡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保锋,未经李保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4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腕力球
- 下一篇:一种体育教学用仰卧起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