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老鼠捕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5894.2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1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成强;丁如栋;沈作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楚天生物防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23/04 | 分类号: | A01M2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老鼠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鼠捕捉器。
背景技术
老鼠是四害之一,其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为消灭老鼠,人们采用多种方式捕捉老鼠,一是投放老鼠药,此方式捕杀老鼠,投放的老鼠药容易被家禽误吃掉,导致家禽死亡;二是采用老鼠夹,老鼠夹放置时容易被人误碰而夹到,同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的老鼠捕捉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老鼠捕捉器,包括上端开口的盒体和用于盖住盒体的外盒盖,它还包括内盒盖,所述的外盒盖和内盒盖均转动连接于盒体上,所述的外盒盖和内盒盖固定连接,所述内盒盖的长和宽均小于盒体开口的长和宽,所述的外盒盖设有用于固定外盒盖和内盒盖的定位装置。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老鼠捕捉器和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将起始位置通过定位装置定位在内盒盖和盒体底板平行,外盒盖和盒体底板垂直的位置后,把诱捕老鼠的诱饵放在内盒盖上,当老鼠被诱饵吸引至内盒盖上时,由于内盒盖和外盒盖均和盒体转动连接,内盒盖的长和宽均小于盒体内腔的长和宽,放置诱饵的内盒盖在老鼠的重量下克服定位装置转动到盒体内腔,老鼠掉入内腔,外盒盖同步转动,对盒体进行封盖,达到对老鼠的捕捉和防止老鼠逃脱的目的,此老鼠捕捉器,结构简单,不用投放老鼠药,对人和家禽不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改进,所述的外盒盖和内盒盖均转动连接于盒体上以及所述的外盒盖和内盒盖固定连接是指,盒体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活动套设有轴套,所述外盒盖和内盒盖均固定连接于轴套上,采用此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转动灵活。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盒盖设有用于固定外盒盖和内盒盖的定位装置是指外盒盖的外侧设有纵向的定位板,盒体的外侧面设有和定位板相配的定位槽,采用此结构,即能使外盒盖和内盒盖很好地定位在某一位置,也较轻易的实现外盒盖和内盒盖的转动,结构设计简单巧妙。
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盒盖和内盒盖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内盒盖转动到盒体内时,外盒盖能够刚好封住盒体的开口,避免老鼠逃脱。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老鼠捕捉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定位槽, 2、外盒盖,2.1、定位板,3、内盒盖,4、固定轴,5、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老鼠捕捉器,包括上端开口的盒体1和用于盖住盒体1的外盒盖2,它还包括内盒盖3,所述的外盒盖2和内盒盖3均通过设于盒体1右侧的固定轴4和轴套5转动连接于盒体1上,所述的固定轴4的两端设在盒体1两侧壁上,轴套5活动套接在所述固定轴4上,所述的外盒盖2和内盒盖3固定连接,也就是外盒盖2和内盒盖3均焊接在轴套5上,外盒盖2和内盒盖3的夹角为直角,所述内盒盖3的长和宽均小于盒体1开口的长和宽,也就是内盒盖3可以在盒体1内腔和外部之间转动,也可以达到对盒体1开口和封盖的目的;所述外盒盖2的外侧设有纵向的定位板2.1,也就是外盒盖2背向盒体1开口的面上设有纵向的定位板2.1,此定位板2.1焊接在外盒盖2上,盒体1的右侧的面上设有和定位板2.1相配的定位槽1.1,定位板2.1的一部分焊接在外盒盖2上,另一部分延伸至盒体1右侧面,能够和所述的定位槽1.1较紧的滑动配合连接,也就是说定位板2.1即可以卡在所述的定位槽1.1内,当在内盒盖3上施加一个较小的力时,所述的定位板2.1能脱离定位槽1.1,实现外盒盖2和内盒盖3的转动。
使用时,把诱捕老鼠的诱饵放在内盒盖3上,当老鼠被诱饵吸引至内盒盖3上时,由于老鼠的重量导致外盒盖2上的定位板2.1脱离定位槽1.1,内盒盖3转动至盒体1中,老鼠也掉入盒体1内,由于外盒盖2和内盒盖3均焊接在轴套5上,此时外盒盖2与内盒盖3同步转动,即外盒盖2把盒体1的开口封住,老鼠被捕捉在盒体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楚天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未经象山楚天生物防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5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