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6117.X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一枢;朱燕兮;应领证;汤小生;马芳武;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56 | 分类号: | B60S1/5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三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增大,人们对汽车的驾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后视镜是汽车安全的重要部分,给驾驶员提供车后情况信息以帮助驾驶员进行超车、停车等操作;驾驶员通常是透过三角窗处的玻璃看后视镜,以及时的观察路面情况。而在炎热的夏天,车内空调开启后,由于车外的温度较高,车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也会凝结于三角窗的玻璃上,从而在挡风玻璃、车窗外侧及三角窗的外侧形成雾气或霜,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视线;或者在雨雪天气的时候,在挡风玻璃、车窗外侧及三角窗的外侧形成雨雪,形成于挡风玻璃外侧的雾气或雨雪大多通过雨刮器擦除,而在三角窗外侧形成的雾气或雨雪则无法擦除。从而驾驶员无法透过三角窗看后视镜,无法及时了解车后的信息,在此时变道或者转向时易发生车祸,给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所述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能有效且迅速的去除三角窗玻璃外侧的雾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的开关单元、设于后视镜底座内且与所述开关单元相电性连接的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的连杆机构、及能移动的设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且与所述连杆机构相连接的除雾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启动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除雾单元移动的设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
所述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通过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设有除雾单元;当三角窗的玻璃外侧有雾或雨雪遮挡了驾驶员的视线时,驾驶员只需打开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启动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除雾单元移动的设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以将三角窗的玻璃外侧的雾气去除。因此驾驶员能清晰的透过三角窗看后视镜,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的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中,所述除雾单元为雨刮器。设置除雾单元为雨刮器,因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中,所述除雾单元包括回位后位于后视镜底座内侧且与所述连杆机构相连接的雨刮臂、及设于雨刮臂上的除雾片。
所述连杆机构用于连接除雾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连杆机构以带动雨刮臂移动,所述除雾片在雨刮臂的带动下移动的设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从而可以快速的将三角窗的玻璃外侧的雾气去除。
在上述的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中,所述除雾片为直线形或圆弧形。设置除雾片呈直线形或圆弧形,可以更好的去除三角窗的玻璃外侧的雾气。
在上述的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中,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
在上述的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中,所述开关单元为开关按钮且设于仪表盘上。将开关单元设于仪表盘上,从而方便驾驶员控制而不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通过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设有除雾单元;当三角窗的玻璃外侧有雾或雨雪遮挡了驾驶员的视线时,驾驶员只需打开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启动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除雾单元移动的设于三角窗的玻璃外侧,以将三角窗的玻璃外侧的雾气去除。因此驾驶员能清晰的透过三角窗看后视镜,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本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控制单元;20、开关单元;30、驱动单元;40、除雾单元;41、雨刮臂;42、除雾片;2、后视镜底座;3、三角窗;4、后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汽车三角窗除雾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0、与所述控制单元10相电性连接的开关单元20、设于后视镜底座2内且与所述开关单元20相电性连接的驱动单元30、与驱动单元30相连接的连杆机构(图中未示)、及能移动的设于三角窗3的玻璃外侧且与连杆机构相连接的除雾单元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6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