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6482.0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李琨;周大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通威特种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8 | 分类号: | B67D7/08;B67D7/58;B67D7/22;B65D9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2152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脂 转移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化工工业等行业中油脂转移系统,特别是涉及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化工等行业中的油脂转移和添加中对大型油罐油量控制基本都是使用目视型的液位透明管,或者是计算计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弊端:透明液位管长期使用会沾上油脂造成液位判别不清楚(特别是油脂粘度高的情况下)导致油脂溢出或是缺油情况发生,影响产品的质量或浪费油脂。计量法也会因为人为因素计量出错等情况导致油脂太满溢出或是缺油情况发生,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或造成油脂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自动控制油料的转移和加入,不再需要人工监控,而且油量控制精确,有效避免没有溢油,进而有效避免影响产品质量和油脂浪费的情况的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通过油泵和管道连接的现场使用的用油罐和远离现场的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油罐内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设置上油位传感器和下油位传感器,所述上油位传感器与所述下油位传感器均与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油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是:
所述上油位传感器与所述用油罐的顶壁之间距离以及所述下油位传感器与所述用油罐的底壁之间距离大于所述用油罐高度的1/6。
所述上油位传感器与所述用油罐的顶壁之间距离小于所述下油位传感 器与所述用油罐的底壁之间距离。
所述油泵为双向泵。
本实用新型的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由于其包括通过油泵和管道连接的现场使用的用油罐和远离现场的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油罐内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设置上油位传感器和下油位传感器,所述上油位传感器与所述下油位传感器均与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油泵连接。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由于油料的多少由上油位传感器和下油位传感器感知并通过控制箱对油泵的控制进而保证用油罐内的油不会太多而溢出,也不会太少而造成没有油可使用的情况,即不会造成油脂浪费,也不会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而且不需要人力进行监控,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用油罐 2…储油罐 3…油泵
4…上油位传感器 5…下油位传感器 6…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油脂转移自动控制系统,请参考图1,包括通过油泵3和管道连接的现场使用的用油罐1和远离现场的储油罐2,所述用油罐1内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设置上油位传感器4和下油位传感器5,所述上油位传感器4与所述下油位传感器5均与控制箱6连接,所述控制箱6与所述油泵3连接。使用时,泵入油脂时,当油量接近或超过上油位传感器4时,上油位传感器4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箱6,控制箱6控制油泵3停止从储油罐2向用油罐1内泵入油脂。而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用油罐1内的油量低于下位油位传感器,这下位油位传感器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箱6,控制箱6启动油泵3使得 油脂通过油泵3由储油罐2被泵入用油罐1内避免用油罐1内缺油。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由于油料的多少由上油位传感器4和下油位传感器5感知并通过控制箱6对油泵3的控制进而保证用油罐1内的油不会太多而溢出,也不会太少而造成没有油可使用的情况,即不会造成油脂浪费,也不会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而且不需要人力进行监控,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通威特种饲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通威特种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6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