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孔质膜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338.9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5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品田胜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9/08 | 分类号: | B01D6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质膜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含有氧化剂的药液对多孔质膜进行处理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环境污染的关心的高涨和限制的强化,作为水处理方法,使用分离彻底性和紧凑性等优异的多孔质膜的过滤膜的方法引起关注。
作为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一种利用非溶剂使高分子溶液进行相分离而多孔化的利用非溶剂相分离现象的非溶剂相分离法。
在用非溶剂相分离法制造多孔质膜时,将含有疏水性聚合物、亲水性聚合物及溶剂的制膜原液从喷出口(纺丝喷管、T形模具等)喷出,在凝固液中凝固而获得多孔质膜前驱体(中空纤维等)。
在由上述凝固工序形成的多孔质膜前驱体中,残留有大量的溶液状态的亲水性聚合物、溶剂。若亲水性聚合物较多地残留在以后所得的多孔质膜中的话,会损害透水性。另外,若亲水性聚合物在多孔质膜中干固的话,则有可能使膜的机械强度下降。因此,通常在凝固工序后,实施如下处理:将残留在多孔质膜中的亲水性聚合物浸渍在含有次氯酸等氧化剂的药液中,然后进行加热分解,进行清洗而充分去除亲水性聚合物(专利文献1、2)。
在上述处理方法中,当在浸渍药液后对多孔质膜进行加热时,广泛使用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例如加热容器、对加热容器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以及使多孔质膜在加热容器内部行进用的导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302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0202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使用以往的具有加热容器的加热装置对浸渍药液后的多孔质膜进行加热时,有时多孔质膜产生异形化(例如当多孔质膜是中空纤维膜时,产生细径化和扁平化)。由于异形化的多孔质膜难以获得所需的性能,因此被从产品中剔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在浸渍药液后进行加热时多孔质膜产生异形化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形态。
[1].一种多孔质膜处理装置,用于多孔质膜或多孔质膜前驱体的药液处理工序,具有:将多孔质膜或多孔质膜前驱体浸渍在药液中的药液浸渍部、以及对浸渍于药液后的所述多孔质膜或多孔质膜前驱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具有:加热容器、对加热容器的内部进行加热的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以及使所述多孔质膜或多孔质膜前驱体在加热容器的内部行进的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由直径80mm以上的自由辊构成的导辊。
[2].如[1]所述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安装在导辊上的轴承包括:聚醚醚酮制的外圈及内圈、以及具有护圈的旋转轴承,所述护圈由氟树脂制成或表面覆盖有氟树脂。
[3].如[2]所述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所述旋转轴承具有碳化硅系的陶瓷制的轴承滚珠。
[4].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所述加热容器是由钛制成的。
[5].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所述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是设在加热容器底部附近的蒸气喷出装置,在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与所述导向单元之间设有保护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的保护罩。
[6].如[4]所述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所述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是设在加热容器底部附近的蒸气喷出装置,在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与所述导向单元之间设有保护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的保护罩。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能防止浸渍药液后进行加热时多孔质膜产生细径化及扁平化等异形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中,若安装在导辊上的轴承包括:聚醚醚酮制的外圈及内圈、以及具有氟树脂制或表面覆盖有氟树脂的护圈的旋转轴承,则能进一步防止多孔质膜的异形化。
另外,若所述旋转轴承具有碳化硅系的陶瓷制的轴承滚珠,则能抑制磨损。
另外,若加热容器是由钛制成的,则能提高耐腐蚀性,能抑制生锈。
另外,若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是设在加热容器底部附近的蒸气喷出装置,且在将加热气体喷出到容器内的装置与导向单元之间设有保护加热单元的保护罩,则能防止所述喷出单元的蒸气喷出口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质膜处理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药液浸渍部
11 处理槽
11a 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3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