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356.7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吉;李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吉;李志国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3005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水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大众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少家庭已意识到水资源的匮乏和节水的重要性,而为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须借助相应的节水工具。
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500717Y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的废水利用节水器,它包括洗涤盆和清洗池及出水口,还包括与洗涤盆或清洗池连接的带有进水口的坐便水箱,洗涤盆或清洗池与坐便水箱之间设有连通管并与其连接,使洗涤盆或清洗池与坐便器组合为一体,并使洗涤盆或清洗池位置高度大于坐便水箱的位置高度,以形成水位差。
这种节水器虽然能够实现废水的二次利用,但必须形成水位差才能对坐便进行冲洗,因此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在大多数居民家庭中推广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水器。该节水器通过水泵能够将储水箱中储存的生活废水注入坐便器水箱,从而实现生活废水的自动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水器,包括初次用水装置、储水箱以及坐便器,所述初次用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储水箱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坐便器的水箱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的后部设有与地下排水管道相连通的溢流口。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污水嘴。
优选地,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储水箱的底角处。
优选地,所述水泵具体为微型潜水泵。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的容积为200-300升。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为白钢储水箱或塑料储水箱。
优选地,所述初次用水装置包括洗脸盆、洗菜盆或洗衣机。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的入水路径上设有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节水器能够将洗脸盆、洗菜盆或洗衣机等初次用水装置排出的能再次利用的废水储存于储水箱,经过过滤后由水泵将储水箱的水自动注入坐便器水箱,当坐便器水箱缺水时,储水箱的水泵自动启动供水,达到极限水位时自动停止供水,从而实现生活废水的自动循环利用,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且无须形成水位差,适于在大多数居民家庭中推广普及。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箱的后部设有与地下排水管道相连通的溢流口。当储水箱的水位达到极限时,多余的水可自动通过溢流口流入下水道,可避免外溢和影响正常使用,确保水位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节水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洗脸盆 2.储水箱 3.坐便器 3-1.水箱 4-1.第一管道 4-2.第二管道 5.水泵 6.排污水嘴 7.溢流口 8.下水道 9.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节水器。该节水器通过水泵能够将储水箱中储存的生活废水注入坐便器水箱,从而实现生活废水的自动循环利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节水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器,主要由洗脸盆1、储水箱2以及坐便器3等组成,洗脸盆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 4-1与储水箱2的入水口连通,储水箱2的内部设有水泵5,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4-2与坐便器3的水箱3-1相连通。
储水箱2的材质可以是白钢或塑料,其容积为200-300升,注满后可供坐便器使用7-10天,储水箱2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污水嘴6,后部设有与地下排水管道相连通的溢流口7,当储水箱2的水位达到极限时,多余的水可自动通过溢流口7流入下水道8,可避免外溢和影响正常使用,确保水位安全。
水泵5具体为微型潜水泵,安装于所述储水箱2的底角处,其与坐便器水箱3-1连通的第二管道4-2为软管,其电源插头和插座需长期连接。
进一步地,储水箱2的入水路径上设有过滤装置,这里采用了过滤网9,防止杂物流向储水箱2。
当然,上述初次用水装置还可以是洗菜盆或洗衣机,或者是洗脸盆、洗菜盆、洗衣机三者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吉;李志国,未经李兴吉;李志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臭地漏
- 下一篇:带有导流管接头的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