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用防呛奶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512.X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4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童康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9/00 | 分类号: | A61J9/00;A61J9/04;A61J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51044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用防呛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婴儿用防呛奶瓶。
背景技术
奶瓶,是用来装牛奶的一种器具,是牛奶瓶子的简称。就如:装新鲜热牛奶的瓶子也可以叫做奶瓶。奶瓶不仅包含瓶身,还包括奶嘴,对于奶瓶中的婴儿奶瓶,从材质上可分为:玻璃奶瓶和塑料奶瓶。
现有的婴儿用奶瓶不仅在奶瓶材质上和使用安全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部分婴儿用奶瓶都打着具备防胀气、防呛奶的口号。通常的做法是:在奶嘴上设有防呛装置:单向进气孔(又称波子点),吸管的连接片上设有进气孔,使奶瓶尽量达到内外压力平衡,使婴儿宝宝吸奶更流畅,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呛奶和涨气。
这也是现有市场上常见奶瓶普遍的做法,在瓶体上部的奶嘴上设有进气孔,奶嘴上的进气孔设置于奶嘴边缘,会受到旋盖与奶瓶结合时压紧的制约,而不能在奶瓶内出现负压时自然的打开并进气,当婴儿急促吮吸或持续吮吸时,将会出现该进气孔紧闭、无法打开,此时瓶内将出现负压或间断性负压,不能达到奶瓶内外压力持续保持平衡,导致婴儿吮吸力加大、奶水断流、空吸、奶嘴吸扁,从而引起婴儿不适。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大人们通常的做法会把奶瓶旋盖扭开,让瓶内气压恢复与外界气压平衡,并接着给宝宝吮吸,此时的宝宝将会以最大的吮吸力吮吸,从而将导致呛奶等不良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防呛奶、防涨肚效果的婴儿用防呛奶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用防呛奶瓶,包括奶嘴、吸管组、瓶体和底座,吸管组设置在瓶体内部,奶嘴与瓶体的上部连接,底座与瓶体的下部连接;奶嘴上设有第一单向进气阀,所述婴儿用防呛奶瓶的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和底座之间设有防呛装置,该防呛装置包括一密封垫和设置在密封垫上的第二单向进气阀;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孔;当瓶体内部与瓶体外部产生压差时,该第二单向进气阀经由通孔使得瓶体内部与瓶体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向进气阀为在所述密封垫上形成的凸起,该凸起的侧壁上具有竖直切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向进气阀位于所述密封垫的中部;所述通孔具有多个并且该通孔的位置与第二单向进气阀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防呛装置由医用硅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奶嘴和瓶体之间设有固定旋盖。
优选地,所述瓶体的外壁上设有包胶手柄。
通过在奶瓶的底部,即瓶体和底座之间设置防呛装置,该防呛装置包括一个密封垫和单向进气阀,同时底座上开设有通气通孔,单向进气阀可以与瓶体内部和外部连通。婴儿使用奶瓶吸奶时,通过瓶体底部的第二单向进气阀和瓶体上部的第一单向进气阀同时配合工作,可以使得瓶体的内、外气压迅速达到一致并持续保持平衡,婴儿吮吸会变得更轻松、更流畅,有效地降低了呛奶和涨气的问题,可更好的达到防呛奶、防涨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用防呛奶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防呛装置6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底座7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用防呛奶瓶,分别包括瓶盖1、奶嘴2、固定旋盖3、吸管组4、瓶体5、防呛装置6和底座7。其中吸管组4设置在瓶体5内部,其与奶嘴2连接。奶嘴2与瓶体5连接,底座7与瓶体5的下部螺纹连接。其中,奶嘴2上设有用于与外界和瓶体内部连通的第一单向进气阀21。防呛装置6设置在瓶体5和底座7之间,该防呛装置包括一个密封垫和设置在密封垫中部位置上的第二单向进气阀61。所述底座7上开设有若干通孔7a。该通孔7a的位置与第二单向进气阀61的位置相适应,即该通孔7a位于第二单向进气阀61的下方。当瓶体内部与瓶体外部产生压差时,该第二单向进气阀61经由底座上的通孔7a使得瓶体内部和瓶体外部连通,使得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二单向进气阀61流入至瓶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童康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童康婴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