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形酸泡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663.5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0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文;陈仁华;张正良;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环颜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酸泡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化釜,特别涉及一种锥形酸泡釜。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生产陶瓷颜料的大国,而包裹颜料的生产在我国体现出一种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传统酸化工艺采用的是用缸进行酸泡,存在产量小、间歇式操作、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用酸量大、酸处理极为难收集、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缸酸泡人工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工效低、酸量多而效率不高、酸尾气收集难而处理极为不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酸尾气收集简便、高效的锥形酸泡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锥形酸泡釜主体、锥形酸泡釜盖、锥形酸泡釜主体内设置的搅拌叶、电机,所述锥形酸泡釜盖上,设有进料口、加酸口、酸泡尾气收集口,在锥形酸泡釜主体底部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为涡轮式搅拌叶。
更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的叶缘与锥形主体酸泡釜的釜壁距离为2-3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进料方便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启动电机,将下层的物料提升至上方,再由酸泡的程度自由落下,同时间断的补加3-4次酸,以确保酸化到位,物料则从下层出料口放出,酸化尾气从酸泡尾气收集口进入吸收塔内处理,因而这种锥形酸泡釜结构工作稳定可靠、效率高、酸处理集中的优点。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锥型酸泡釜主体4、位于锥型酸泡釜主体4顶部的锥型酸泡釜盖8、设置于锥型酸泡釜主体4内部的搅拌叶5、电机2,在酸泡釜盖8上设有进料口1、加酸口3、酸泡尾气收集口7,酸泡尾气收集口7与外部的酸处理吸收塔连接,其次,在锥形主体酸泡釜4底部设有出料口6。搅拌叶5与平常的搅拌叶不同,其设置为具有提升物料的涡轮式搅拌叶,搅拌叶5的叶缘与锥形主体酸泡釜4的釜壁的距离为2-3毫米,从下至上,间距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烧制好的颜料从进料口1放入锥型酸泡釜主体4内,按一定的酸水比例,将物料带入整个釜体,再启动电机2,搅拌叶5将下层的物料提升至釜体上方,再由酸泡的程度自由落下,同时间断的补加3-4次酸,以确保酸化到位,物料从下层出料口6放出,酸化尾气则从酸泡尾气收集口7进入吸收塔内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环颜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环颜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