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8371.3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祺;谢鸿宾;汪学海;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巨仲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2153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管式 太阳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其排管的中段截面积大于尾管段截面积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太阳能集热器为一种通过阳光照射而将工作流体加热的装置,其主要结构包含多个平行并排的排管10以两个集管20/30垂直连结排管10的两端,排管10用于承受阳光照射,一般在各排管20/30上焊接金属制的翅片40,或是在两个排管20/30之间会焊接翅片40。常温的工作流体由其中一集管30流入再分流至各排管10,与排管10进行热交换,再由另一集管20流出。
现有传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缺点在于,翅片40与排管10焊黏处存在极大的接触热阻,影响传热,且翅片40厚度薄,翅片40自接触排管10的一线向两端会形成明显的传热效率递减,故翅片40宽度越宽,平均翅片40单位面积对排管10的传热量会变小。在既有的设计结构下,能够改善的只是借由增加排管10数减小排管10之间的间距,使翅片40宽度减小来提升翅片40传热效率,但是这样并未解决翅片40与排管10焊粘处接触热阻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排管中段呈扁平状而且中段的截面积大于排管尾管段的截面积。扁平状的中段以最大的受热面积承受日照,二尾管段因其截面积较中段的截面积小,排管并排时既不增加集管与排管的连接点,还可以保证连接点留有适当间距,确保集管结构强度。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包含二集管及多个排管。二集管平行设置,每一集管设置有多个连接部及一通口。多个排管彼此平行排列且配置于各集管之间,每一排管包含二尾管段及位于该二尾管段之间呈扁平状的中段,且中段每一排管的二尾管段分别与各集管的其中的一连接部连通。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还包含一密封结构,设于连接部及与连接部相连通的尾管段之间。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密封结构以焊接方式形成于连接部及与连接部相连通的尾管段之间。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密封结构包含一锁接件及设于尾管段的一挡片,锁接件活动地套设于尾管段之外,挡片位于锁接件与连接部之间并且接抵锁接件,连接部内侧设有一螺牙,锁接件锁入螺牙而压迫挡片使得该尾管段与连接部迫紧密封。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挡片接抵连接部的内侧。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密封结构包含一密封垫片设于尾管段与连接部之间。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挡片接抵密封垫片。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每一排管的中段的断面为扁平状。
较佳地,前述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其排管垂直集管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通过排管中段呈扁平状且中段的截面积较尾管段的截面积大的结构设计,相较于现有的传统平板热水器,既不存在翅片与排管焊黏结构存在高热阻的缺点,也不存在翅片离排管越远传热效能越差的问题,同时还不会使得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的重量大辐增加。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太阳能集热器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排管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排管的尾管段与集管的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扁管式太阳能集热结构内部结构及外观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排管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0 排管
20/30 集管
40 翅片
本实用新型:
100/200 集管
110/210 连接部
111 螺牙
120/220 通口
300 排管
310/320 尾管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巨仲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巨仲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83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