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8701.9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9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劲松;薛安取;班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毅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54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圆织机 梭子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
背景技术
塑料圆织机梭子的工作状态是侧卧状且作水平圆周运动。传统锥面轨道圆织机,均采用单一锥面轨道结构,其缺陷是梭子定位不稳,易出现飞梭现象。塑料圆织机开始工作前,梭子一侧由下梭轮靠住内锥面定位,另一侧由导丝轮靠住尺码环或靠住经丝来辅助定位。圆织机开始工作后,依靠梭子圆周运动的离心力,使上下梭轮紧紧贴住上下内锥面轨道运行,但梭子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如发生断经、断纬等故障时,塑料扁丝极易缠住梭子,使梭子飞离轨道;同时传统的梭子还设有无刷装置、调节杆、夹架,使梭子结构复杂、质量大,影响梭轮的使用寿命,制约圆织机编织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梭子运行不稳定,容易飞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包括梭子、上门圈和下门圈、连接柱,所述梭子包括梭体、安装在梭体内外两侧的梭轮及限位轮,所述上门圈的下端面壁体上开设有上内锥面与上外锥面,所述下门圈的上端面壁体上开设有下外锥面与下内锥面,所述上内锥面与下内锥面组成内锥面轨道供梭轮滚动,所述上外锥面和下外锥面组成外锥面轨道与限位轮配合以防止梭子脱离。
优选的,所述限位轮数量为一对,位于前后梭轮中间或梭轮中间偏前位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轮为前后设置的两对,两对限位轮中至少有一对设于前后梭轮之间,或者一对限位轮设在位于前部的梭轮的外侧,另一对限位轮设在位于后部的梭轮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轮通过轮轴与梭体连接,所述限位轮与轮轴之间设有偏心套,所述偏心套与梭体之间的轮轴上设有至少一片垫片。便于安装。
优选的,所述上门圈的下端面壁体上的上内锥面与上外锥面组合成倒V形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门圈的下端面壁体上的下内锥面与下外锥面组合成V形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采用双锥面轨道结构,梭轮和限位轮都在上下轨道之间运行,通过限位轮限制梭子脱离轨道,避免了传统圆织机采用单一锥面轨道造成的梭子定位不稳、易出现飞梭的缺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中梭体的梭轮与轨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中梭体的限位轮与轨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中梭体的限位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中梭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用梭子轨道副的实施例,包括梭子、上门圈1和下门圈2,上门圈1与下门圈2通过连接柱3连接,所述梭子包括梭体4、安装在梭体4内外两侧的梭轮9及限位轮10,所述上门圈1的下端面壁体上开设有上内锥面5与上外锥面6,所述下门圈2的上端面壁体上开设有下外锥面7与下内锥面8,所述上内锥面5与下内锥面8组成内锥面轨道供梭轮滚动,所述上外锥面6和下外锥面7组成外锥面轨道与限位轮配合以防止梭子脱离,上面的梭轮9在上内锥面5上滚动,下面的梭轮9在下内锥面7上滚动,上面的限位轮10在上外锥面6上滚动,下面的限位轮10在下外锥面8上滚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轮10数量为一对,位于前后梭轮9中间偏前位置,当然限位轮10也可以位于前后梭轮9中间。所述上门圈1的下端面壁体上的上内锥面5与上外锥面6组合成倒V形槽结构,所述下门圈1的下端面壁体上的下内锥面7与下外锥面8组合成V形槽结构,这里V形结构不是狭义的V形,泛指大致呈V型的构造,V形也可以为非对称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轮10通过轮轴与梭体4连接,限位轮10与轮轴之间设有偏心套17,偏心套17与梭体4之间的轮轴上设有至少一片垫片18;
如图5所示,所述梭体4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支座12和后支座13,所述前支座12上设有发射器16和长度可调的导向杆15,所述梭体4的底部中心设有张力刷14。
前述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轮10也可以为前后设置的两对,两对限位轮10中至少有一对设于前后梭轮9之间;或者一对限位轮10设在位于前部的梭轮9的外侧,另一对限位轮10设在位于后部的梭轮9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毅,未经王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87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
- 下一篇:一种混棉箱进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