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1277.3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3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岳庆;谢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科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36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成像 钢绞线 拉力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力试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
背景技术
现有钢绞线拉力试验机设计均采用引伸计测量钢绞线屈服段的延伸率,通过预加载使钢绞线预紧,然后安装位移引伸计,将引伸计上下夹持器分别夹持在钢绞线标距线上,钢绞线继续受拉产生屈服伸长,引伸计测出钢绞线伸长量,从而获得屈服段的应力——应变曲线。
由于钢绞线破断瞬间会产生强大爆断冲击力,为保护引伸计不受损,试验时都在钢绞线达到屈服强度后就将引伸计取下,而钢绞线自屈服点到破断区域的延伸率只能通过测量试验机横梁位移这种方式获取,这种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钢绞线在破断瞬间会产生强大冲击力,横梁也会产生震颤,使得位移测量产生较大误差,同时,钢绞线在断裂时,会存在缩口断裂现象,这种缩口延伸会被记录在钢绞线伸长总量中,造成延伸率增加假象(缩口延伸并非钢绞线合理延伸)。现有技术对钢绞线自屈服点到破断区域的延伸测量,由于存在上述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难以获得真实可靠的试验结果,而此区域的受拉延伸恰恰是钢绞线工作状态的延伸表现,也是评定钢绞线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其包括立柱、丝杆、上承载板、移动横梁、红外成像设备、下承载板、负荷传感器以及力感应控制开关;其中,所述上承载板固持于立柱上;所述移动横梁安装于丝杆上,并能沿丝杆上下升降;该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相对设置,移动横梁位于上、下承载板之间;所述红外成像设备位于上承载板和移动横梁之间的一侧;所述负荷传感器位于下承载板的下方,力感应控制开关安装于该负荷传感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成像设备、负荷传感器以及力感应控制开关分别电性连接至一电磁阀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成像设备上设置有一金属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的底部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传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其用于检测钢绞线试样9的拉力,其由立柱11、丝杆12、上承载板21、移动横梁3、红外成像设备4、下承载板22、负荷传感器5以及力感应控制开关6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上承载板21固持于立柱11上。所述移动横梁3安装于丝杆12上,并通过丝杆12的转动而能沿丝杆12上下升降。该上承载板21和下承载板22相对设置,移动横梁3位于两者之间。所述钢绞线试样9固持于上承载板21和移动横梁3之间。于所述丝杆12的底部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传动系统13。
所述红外成像设备4位于上承载板21和移动横梁3之间的一侧,其安装于立柱1上,其上设置有一金属防护网7,从而保护该红外成像设备4的安全。
所述负荷传感器5位于下承载板22的下方,力感应控制开关6安装于该负荷传感器5上。所述红外成像设备4、负荷传感器5以及力感应控制开关6分别电性连接至一电磁阀8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成像钢绞线拉力试验机利用红外成像设备4实时监控整个试验过程,记录钢绞线试样9受拉延伸直至断裂的高清影像,同比例测绘提供钢绞线试样9断裂瞬间尺寸,获得钢绞线试样9真实可靠延伸率。
试验时,钢绞线试样9受力通过安装在负荷传感器5上的力感应控制开关6来控制,在试验力达到初始负荷瞬间启动红外成像设备4,拍摄高清影像,连续监控受试钢绞线,试验结束后截取钢绞线达到屈服强度、继续伸长,直至产生缩口、破断时瞬间高清影像,通过专用测试软件依据钢绞线拉伸、破断前后高清影像,同比例测绘记录图像中钢绞线标距尺寸,并计算出钢绞线的延伸率。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科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科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1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刀内切击实仪
- 下一篇:一种单向土工格栅专用拉伸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