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1819.7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0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柳含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含梅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吸引器,可用于吸痰、吸血、吸脓、吸引体内积液等医用临床设施。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用于排除病患体内脓血和脓水、吸出妇科刮刀后的排出物、难产胎头吸引以及口腔咽喉痰液的清除。
目前市面上的吸引器多为单一手动或电动吸引器,传统手动的吸力不能满足要求,而电动的需要在充分的电力供应下工作,所以在无电源或者停电的情况,就无法使用。同时这种吸引器结构复杂,重量比较大,不便携带和使用。
因此,设计一种体积小、寿命长、不回流,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多功能电动吸引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应考虑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常规临床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吸引器,该装置为手动、电动一体结构,无电的情况下可正常使用,且吸液满了可自动报警;设置了一次性储液袋,比较方便卫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吸引器,包括吸引管、真空泵、抽气管、储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引管与储液瓶相连接,抽气管一端与储液瓶相连接,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接。
所述的储液瓶内设有液位报警装置。
所述的储液瓶内设有免冲洗一次压缩储液袋。
所述的储液瓶可由免冲洗密封一次压缩储液袋替代。
所述的抽气管上设有防止污物通过的过滤器嘴。
还包括手动吸引器,构成电动、手动一体的多功能吸引器;手动吸引器由导管、活塞、拉杆、拉杆筒、弹簧构成,导管通过丁字阀筒与吸引管、储液瓶相连接,活塞与拉杆连接位于拉杆的前端,弹簧套在拉杆上位于拉杆筒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为手动、电动一体结构,无电的情况下可正常使用,且吸液满了可自动报警;设置了一次性储液袋,比较方便卫生。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回流,携带方便,工作噪音小等特点,同时适用于任何无电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液处理。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剖面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剖面图。
1—壳体 2—导管 3—抽气管 4—横向接嘴 5—过滤器嘴 6—丁字阀筒 7—接口 8—接嘴 9—瓶盖 10—瓶架 11—储液瓶 12—吸引管 13—电源插口 14—凹槽 15—拉杆 16—连接口 17—开关 18—压力表 19—压力调节钮 20—活塞 21—弹簧 22—拉杆筒 23—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吸引器,由储液瓶11、壳体1、导管2、抽气管3、吸引管12、瓶盖9、电源插口13、压力调节钮19、压力表18、开关17、连接口16和真空泵23组成,壳体1一侧设有瓶架10,储液瓶11通过瓶架10放置于壳体1一侧,壳体内部上端设有手动吸引器,手动吸引器由导管2、活塞20、拉杆15、拉杆筒22、弹21簧构成,导管2通过丁字阀筒6与吸引管12、储液瓶11相连接,活塞20与拉杆15连接位于拉杆15的前端,弹簧21套在拉杆15上位于拉杆筒22内。拉杆15后端设置于壳体1上表面的凹槽14内。瓶盖9设置于储液瓶11上端,瓶盖9表面设有接嘴8和接口7,丁字阀筒6下端与接嘴8相连,丁字阀筒6表面上的横向接嘴4与吸引管12相连,丁字阀筒6的上端通过导管2与拉杆筒22相连,接口6与过滤器嘴5相连,过滤器嘴5通过抽气管3与连接口16相连,储液瓶11外表面设有刻度,储液瓶11内设有限位装置,真空泵23为隔膜无油式真空泵,隔膜无油式真空泵内部使用异步电动机。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吸引管12放置于患者的口腔咽喉部,再将电源连接到电 源插口13,打开开关17,真空泵23开始工作,通过抽气管3将储液瓶11内的气体排出,使储液瓶11内形成一个负压环境,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患者体内的痰、脓液、脓血等液体通过吸引管12吸入储液瓶11内,这样就完成了吸液处理,同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观察压力表18,通压力调节钮19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含梅,未经柳含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1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吸收塔脱水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漏水雨伞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