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热桥过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1852.X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军;杨勇;孔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9 | 分类号: | E04C3/29;E04B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热桥 过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过梁。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筑领域中,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35%,并且还在逐步上升。我国已编制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外墙必须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以提高设备和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建筑能耗。外墙墙体保温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外墙自保温。其中外墙自保温体系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安全耐久性都比较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外墙自保温体系的门窗过梁、圈梁、柱等热桥部位的过梁占外墙面积不小,严重影响到建筑的整体保温性能。并且,上述的过梁处还极易产生热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热桥过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过梁处产生热桥及保温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无热桥过梁具有施工方便、经济环保等优良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热桥过梁,其安装在建筑物的门窗的上方,无热桥过梁包括第一安装端、与第一安装端相对的第二安装端及连接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的承载部;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分别插入建筑物的门窗的两侧的墙体内;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均包括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和复合在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层上的钢筋混凝土层;承载部包括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及复合在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上的钢筋混凝土块;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的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和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均位于无热桥过梁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层的截面呈方形,钢筋混凝土层的截面呈方形。
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层通过现浇复合在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层上。
进一步地,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的截面呈L形,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包括横向的第一臂及与第一臂垂直的第二臂,第二臂位于无热桥过梁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的钢筋混凝土层位于无热桥过梁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二臂横向连接无热桥过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块复合在第一臂上,且钢筋混凝土块的顶面和第二臂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块通过现浇复合在第一臂上。
进一步地,无热桥过梁的厚度在不小于190mm的范围内等于建筑物的墙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无热桥过梁利用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层及低密度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作为保温材料,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性能;利用钢筋混凝土层及钢筋混凝土块作为承重材料,能有效阻断门窗安装过梁的部位和外门窗上侧热桥,同时保证了原有过梁的力学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无热桥过梁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外墙外保温及外墙自保温体系过梁处的热桥处理,能有效阻断门窗过梁部位产生的热桥,提高外墙整体保温效果,具有施工方便,经济环保等优良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无热桥过梁在使用时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图1中的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无热桥过梁10多用于建筑物的门窗20的上方。该无热桥过梁10的截面形状呈方形,其包括第一安装端11、与第一安装端11相对的第二安装端13及连接第一安装端11和第二安装端13的承载部15。该无热桥过梁10的宽度与门窗所在的墙壁的墙厚等同但不得低于19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1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