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纱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4270.7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4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珊;卓丽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1144***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纱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编机的导纱器。
背景技术
导纱器,针织圆形纬编机进行纱线供给的装置,它有喂纱嘴、系道、钢棱等不同称呼,它是圆编机织造部分的关键的核心零件他的种类形状很多,具有单孔喂纱嘴、两孔一槽喂纱嘴等。
目前现有的毛纺设备的导纱器多是采用金属材料,弯曲成型,形成导纱通道。导纱器存在着如下缺陷:导纱器的穿纱孔开设在给纱部上,纱线与穿纱孔摩擦接触,穿纱孔部位易磨坏,该部位磨损后会导致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断线现象或者喂纱不到位让织针常有钩不到纱线,或钩纱不完全,导致所编织完成的布面不整,或有些微破洞产生,造成所编织完成的布料品质不佳。为使导纱器的穿纱孔部位耐磨,现有技术中对给纱部进行淬火处理,提高给纱部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延长导纱器的使用寿命。但是尽管对给纱部位进行了淬火处理,导纱器的使用寿命仍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导纱器的穿孔部位易磨坏,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导纱器,它的喂纱头部的耐磨性好,导纱嘴头不易磨坏,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导纱器,它包括支架和导纱嘴头,所述导纱嘴头上设置有导纱孔,所述导纱孔为两个陶瓷材料制作的平行的导纱孔。
作为上述导纱器的改进,其中一个导纱孔出口所在的面为斜面。
作为上述导纱器的改进,所述两个导纱孔出口所在的面均为斜面。
作为上述导纱器的改进,所述任一导纱孔出口处的导纱孔外边高于导纱孔内边。
作为上述导纱器的改进,两个导纱孔出口处的导纱孔外边均高于导纱孔内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的喂纱头部是用陶瓷作为材料后,提高了耐磨性,导纱嘴头不易磨坏,不会发生断线现象或者喂纱不到位让织针常有钩不到纱线等现象,提高了布料的品质,且提高了导纱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支架;2、可移动固定槽;3、导纱孔;4、导纱嘴头;5、X纱;6、Y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添纱导纱嘴具有支架1、可移动固定槽2、导纱孔3、导纱嘴头4,导纱孔为两个平行的导纱孔,其中左侧导纱孔出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两个导纱孔的纵截面中,左侧导纱孔出口处的导纱孔外边高于导纱孔内边,右侧导纱孔出口处内、外边高度相同。
当纱线通过导纱孔3,工作时,纱线与导纱嘴头摩擦接触,由于导纱嘴头采用了陶瓷作为材料,减少了纱线与导纱嘴头之间的摩擦带来的纱线易断或者喂纱不到位等的现象,使编织的布料质量得到了提高,且提高喂纱部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延长了导纱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嘴上的导纱孔为两个平行的导纱孔,其中一个导纱孔出口所在的面为斜面,或者两个导纱孔出口所在的面均为斜面。
采用两股进纱,X纱5和Y纱6分别从左右两个平行的导纱孔进纱至机针, 机针下面为针板,把两股X纱、Y纱分别穿入两个导纱孔中进行编织,机头从左到右工作时,半转X纱高于Y纱,则成圈后组织正面形成Y纱、组织反面形成X纱;机头从右到左工作时,另半转X纱、Y纱高度相同,组织正、反面均产生X纱和Y纱同时存在的、不规则分布的组织;最终,编织出整个组织外观为半转X纱或Y纱、另半转X纱和Y纱共存的添纱包覆织造组织。
采用本实用新型,X纱和Y纱分别从两个平行的导纱孔进纱,两导纱孔即是地纱孔,又是添纱孔,其中,一个导纱孔出口所在的面为斜面,该导纱孔出口处的导纱孔外边高于导纱孔内边;另一个导纱孔出口处的导纱孔外边与导纱孔内边高度相同;组织成圈前,X纱高于Y纱,则成圈后组织正面形成Y纱、组织反面形成X纱,Y纱高于X纱,则成圈后组织正面形成X纱、组织反面形成Y纱;另半转X纱、Y纱高度相同,成圈后组织正、反面均产生X纱和Y纱同时存在的、不规则分布的组织;最终,编织出整个外观为半转X纱或Y纱、另半转X纱和Y纱共存的添纱包覆织造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4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钢生产用碳套炉底辊
- 下一篇:错踩油门防范装置自动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