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5828.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4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雷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目 替换 镜头 热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热像仪,尤其是涉及一种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
背景技术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辐射,并且物体的红外辐射与它的表面温度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物体红外辐射的测量,再根据红外辐射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物体表面的温度。红外热像仪是实现红外辐射测温的仪器,它通过光学系统将物体的红外辐射提供到红外探测器上,该红外探测器将强弱不等的辐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和视频处理,形成视频信号送到视频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对于每个像点都可以根据红外辐射计算出相应的温度。热像仪产生的红外图像或视频具有直观的特点,便于迅速发现问题并确定温度异常的位置,因而在侦查、公共安防、禁毒、森林防火和海上搜救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现有的红外热像仪中,通常采用单目结构,不仅使用操作不便,难以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需要,而且成像形式单一,质量较差,对镜头的保护也不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图像显示系统热像仪[申请号:CN200420005491.0],包括图像显示系统,在热像仪的上方设置有单目寻像器,在热像仪的侧面设置有图像显示屏,所述图像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所述单目寻像器和液晶显示屏为折叠式结构。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显示系统,观察较为方便,产生的图像也较为清晰。然而,该方案采取单目结构,当单目寻像器损坏或工作不正常时没有备选方案,会给仪器的使用带来麻烦,同时依然不能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成像清晰度高,镜头和控制器均不易损坏的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包括壳体,在壳体的前端并排设有两个镜头座,在其中至少一个镜头座上连接有红外镜头,在壳体内设有能够探测并显示图像的红外成像组件,所述的红外成像组件与两个镜头座分别连接。
在上述的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中,所述的红外镜头前端设有第一盖体,所述的镜头座的前端设有第二盖体。
在上述的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中,在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控制面板和电源开关,在控制面板上设有若干功能按键。
在上述的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中,所述的红外成像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能够获取图像的探测器模块、能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控制器模块和能够显示经处理后的图像的显示模块,所述的控制器模块上连接有人机交换接口和显示处理模块,所述的人机交换接口与各个功能按键分别连接,所述的探测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和显示模块均与能为整个组件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连接。
作为一种更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上述的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中,所述的壳体上连接有手柄,在壳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散热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成像清晰度高,镜头和控制器均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外成像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中,壳体1、镜头座2、红外镜头3、红外成像组件4、探测器模块41、控制器模块42、显示模块43、人机交换接口44、显示处理模块45、电源模块46、第一盖体5、第二盖体6、控制面板7、功能按键71、电源开关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警用双目可替换镜头热像仪,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前端并排设有两个镜头座2,在其中至少一个镜头座2上连接有红外镜头3,在壳体1内设有能够探测并显示图像的红外成像组件4,红外成像组件4与两个镜头座2分别连接,红外镜头3前端设有第一盖体5,所述的镜头座2的前端设有第二盖体6,在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控制面板7和电源开关8,在控制面板7上设有若干功能按键71,壳体1上连接有手柄,在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雷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雷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5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轴加工专用定位夹具
- 下一篇:汽车涂装后背门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