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前取力的组合式发动机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6148.3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9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朱秀花;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0 | 分类号: | F16F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41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前取力 组合式 发动机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前取力的组合式发动机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减振器和曲轴皮带轮多采用一体化设计,同时未考虑前取力应用,导致后续加装前取力应用时非常困难,一体化成型生产难度大,质量一致性较差,局部损坏时需更换总成,导致用户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及装配方便、降低用户维护成本的用于前取力的组合式发动机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于前取力的组合式发动机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曲轴皮带轮,其减振器和曲轴皮带轮为各自的独立结构,减振器和曲轴皮带轮上有对应的第一组连接孔,通过第一组螺栓将曲轴皮带轮与减振器连接;曲轴皮带轮和减振器上还设有第二组连接孔,第二组连接孔作为前取力适配器的连接孔,前取力适配器上有一组沉孔,沉孔的位置与曲轴皮带轮和减振器上的第二组连接孔对应,由第二组螺栓将前取力适配器与曲轴皮带轮和减振器连接。
所述的第一组连接孔与第二组连接孔间隔布置。
所述的曲轴皮带轮上的皮带槽槽顶和槽底采用R=0.5mm的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首次应用于发动机减振器上,组合式设计批量生产简单,质量一致性好,单个零件的可换性降低了用户维护成本。曲轴皮带轮采用冷挤压的旋压工艺加工,皮带槽槽顶和槽底采用R=0.5mm的圆角过渡,结构强度好、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高;曲轴皮带轮的槽形为圆角,增加其与皮带的平顺性和包容性,降低皮带脱落、撕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曲轴皮带轮2上连接孔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皮带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适于前取力的组合式发动机减振器,包括减振器1、曲轴皮带轮2,其减振器1和曲轴皮带轮2为各自的独立结构,减振器1和曲轴皮带轮2上有对应的第一组连接孔1b、2b,通过第一组螺栓4将曲轴皮带轮2与减振器1连接;曲轴皮带轮2和减振器1上还设有第二组连接孔1a、2a,第二组连接孔作为前取力适配器3的连接孔,前取力适配器3上有一组沉孔3a,沉孔3a的位置与曲轴皮带轮2和减振器1上的第二组连接孔1a、2a对应,由第二组螺栓5将前取力适配器3与曲轴皮带轮2和减振器1连接。
图2是曲轴皮带轮2上连接孔分布示意图:所述的第一组连接孔2b与第二组连接孔2a间隔布置。减振器1上连接孔分布与曲轴皮带轮2上相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曲轴皮带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曲轴皮带轮2上的皮带槽槽顶和槽底采用R=0.5mm的圆角过渡。
一般第一组连接孔有四个,螺栓4通过曲轴皮带轮2的连接孔2b、减振器1的连接孔1b将两者连接;第二组连接孔六个,螺栓5通过前取力适配器3的沉孔3a、曲轴皮带轮2的连接孔2a、减振器1的连接孔1a将前取力适配器3与曲轴皮带轮2和减振器1连接。
当需要前取力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4将曲轴皮带轮2、减振器1和曲轴连为一体;再通过螺栓5将前取力适配器3、曲轴皮带轮2、减振器1和曲轴连为一体。当不需要前取力时,只需通过螺栓4将曲轴皮带轮2、减振器1和曲轴连为一体。当单个零件发生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单个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6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