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8036.1 | 申请日: | 201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申俊敏;张艳聪;杨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陶粒 道路 风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交通中,针对道路横风尚无理想的应对措施,特殊路段只能通过设置横风,注意减速之类的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减速。因此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自然风会影响车辆的行车稳定性,特别是垂直于行车方向上的横风加剧了车辆行驶的不稳定性。当车辆通过隧道进、出口,峡谷和山区风口地段时,空气阻力、升力、侧向力迅速增加,并且产生较强的倾覆力矩,严重影响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强劲的横风是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直接诱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用于解决车辆通过隧道进、出口,峡谷和山区风口地段时,空气阻力、升力、侧向力迅速增加,易产生较强倾覆力矩,严重影响车辆横向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它包括: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立柱2和横梁3,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设置在立柱2和横梁3之间,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4,横梁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5。
所述的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是由粉煤灰陶粒板6和钢丝网7 组成,钢丝网7设置在两层粉煤灰陶粒板6的之间。
所述的立柱2可设置成直线形、折线形或弧线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粉煤灰陶粒板本身具备质量轻、空隙大等特点,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大空隙具有一定透风能力,可对偏移横风产生疏导作用;此外,雨水可以沿板间空隙迅速排出,提高了材料的耐久性;粉煤灰的有效利用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粉煤灰组合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粉煤灰组合板的左视图;
图6是图1中粉煤灰组合板的仰视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出、入口段设置两侧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它包括: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立柱2和横梁3,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设置在立柱2和横梁3之间,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4,横梁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5。
所述的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是由粉煤灰陶粒板6、钢筋骨架和钢丝网7组成,钢筋骨架设置在两层粉煤灰陶粒板6的之间,粉煤灰陶粒板6的边框设置有钢丝网7。
所述的立柱2可设置成直线形。
具体的操作过程为: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出、入口段设置两侧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总长度为895m,高度为4m。根据需要,首先将1.5m×0.5m×0.02m的粉煤灰陶粒板和0.1m×0.1m的钢丝网组成双层组合板。制作高4m截面为工字钢型的合金立柱,立柱两侧凹槽宽0.04m深0.05m,立柱翼缘厚为5mm。制作形式与立柱一致的横梁,长4.5m,上下凹槽宽0.05m深0.05m,立柱翼缘厚为5mm,特殊的横梁只设上或下凹槽作用上、下横梁。将组合板沿立柱两侧的凹槽滑入,并安装横梁,特殊的横梁端部与立柱相接的地方采用胶钉连接。然后依次将其他组合板、横梁和立柱组装为一个完整连续的道路风障。最后使用膨胀螺栓将组装好的风障框架安装在隧道出入口段。
实施例2
某山区公路一处风口段设置两侧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它包括: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立柱2和横梁3,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设置在立柱2和横梁3之间,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4,横梁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5。
所述的粉煤灰陶粒组合板1是由粉煤灰陶粒板6、钢筋骨架和钢丝网7组成,钢筋骨架设置在两层粉煤灰陶粒板6的之间,粉煤灰陶粒板6的边框设置有钢丝网7。
所述的立柱2可设置成直线形。
具体的操作过程为:某山区公路一处风口段设置两侧粉煤灰陶粒道路风障,总长度为2358m,高度为3.5m。根据需要,首先将1m×0.5m×0.02m的粉煤灰陶粒板和0.1m×0.1m的钢丝网组成双层组合板。制作高3.5m截面为工字钢型的合金立柱,立柱两侧凹槽宽0.04m深0.05m,立柱翼缘厚为5mm。制作形式与立柱一致的横梁,长4.5m,上下凹槽宽0.05m深0.05m,立柱翼缘厚为5mm,特殊的横梁只设上或下凹槽作用上、下横梁。将组合板沿立柱两侧的凹槽滑入,并安装横梁,特殊的横梁端部与立柱相接的地方采用胶钉连接。然后依次将其他组合板、横梁和立柱组装为一个完整连续的道路风障。最后使用膨胀螺栓将组装好的风障框架安装在风口路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8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晚可视聚氨酯弹性体路桩
- 下一篇:运动场地用地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