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秤台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475.4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6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杰;沈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中山新技术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10003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秤台 公路 车辆 动态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设置多个秤台,动态称重结果较为精确的多秤台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量超限运输车辆行驶于高速公路上,致使公路损坏严重,极大地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用于计重收费、检测超限超重的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可有效地辅助相关部门管理车辆超限超载的问题。
目前,已有的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是由动态轴重电子衡、车辆分离机构、轴重判断机构组成。其中,动态轴重电子衡均采用一个秤台台面,由于秤台在行车方向的尺寸限制,车辆通过时采集的有效动态称重信息因车速、刹车、车辆装载情况等易造成秤台发生震动、冲击、晃动,使得测量精度易出现粗大误差。越来越多的货运司机为逃避正常缴费,针对动态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以S型过秤、跳磅过秤、垫钢板、高速冲磅、点刹车、压边过磅等方式违规行驶,这极大地影响了计重收费交易的公平性。
为了提高车辆动态检测装置的称重精度,更好地解决车辆违规行驶的问题,采用两个秤台组合而成的动态称重系统,可以增加有效秤台长度,延长车辆通过的时间,因而采集到的重量信息比较充分,称重精度比单秤台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两秤台的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秤台数是固定的,因而客户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随意定制,不能满足客户对车辆动态称重更高精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多个秤台且用户可自主定制秤台数目,称重信息较为精确的多秤台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秤台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包括秤台机构、称重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器、轮胎识别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轮胎识别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处理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秤台机构由N个秤台串联组成,各秤台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且秤台沿行车方向的中心线呈一条直线;秤台之间在力学上相互独立,各设置有用于防止相互碰撞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
所述N的数量为两个到八个。
所述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秤台底面,所述称重传感器采集的称重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器。
所述秤台之间的组装间隙小于2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可有效地避免常见的为逃避正常缴费而使用的非正常驾驶方式,对车辆的动态称重结果更加准确、轴型检测更加可靠;
2)各秤台在力学上相互独立,当其中某个秤台出现故障时,其余秤台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综合可靠性;
3)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需要的秤台数目,使用上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两秤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四秤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八秤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现场安装布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两秤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四秤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八秤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现场安装布设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秤台公路车辆动态检测装置,包括秤台机构1、红外线车辆分离器2、轮胎识别器3、数据采集处理器4及称重传感器。红外线车辆分离器2、轮胎识别器3分别与数据采集处理器4相连接。秤台机构1由N个秤台组成,称重传感器设于秤台底面,每个秤台底面至少设有四个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采集的称重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器4。
秤台机构1可由两至八个秤台沿行车方向串联组成,八个秤台的行车向长度大于1600cm。各秤台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且秤台沿行车方向的中心线呈一条直线;秤台之间在力学上相互独立,各设置有限位机构以防止相互碰撞;秤体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组装时间隙应尽量小,最大不超过20mm。以上设计可使得秤台机构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和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而且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组合相应的秤台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中山新技术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市中山新技术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浮式网箱网衣防破损报警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羊称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