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云终端安全钥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0478.5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3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武志学;李志;赵阳;周静;吴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00 | 分类号: | G06F21/00;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安全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云终端安全钥匙。
背景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按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服务。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率计算模式,兼有互联网服务的便利、廉价和大型机的能力。它的目的是将资源集中于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由这种云中心提供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的集中服务。云计算强调信息资源的聚集、优化、动态分配和回收,旨在节约信息化成本、降低能耗、减轻用户信息化的负担,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特定大规模数据处理问题。
云计算由于其用户、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用户的数据存储、处理、网络传输等都与云计算系统有关,如果发生关键或隐私信息丢失、窃取,对用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如何保证云服务提供商内部的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符合客户的安全需求,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安全监控,如何避免云计算环境中多用户共存带来的潜在风险都成为云计算环境所面临的安全挑战。
目前人们利用云计算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加强终端用户授权的安全,当终端用户申请授权时,云服务器可针对每个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加密体系进行授权加密,终端设备只需要进行加密体系和用户身份的确认,即可实现解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云终端安全钥匙,是安全开启云大门的方便之匙,是云平台接入的终端设备。通过使用云终端安全钥匙,启动安全钥匙系统,用户可以使用任意可接入网络的PC或笔记本设备,安全便捷的连接到云计算服务器端专有的云中,有效利用系统的计算资源,用户登录后进行远程接入认证,授权后登入云平台,使用云端服务,进行各种操作,而不必担心通常的病毒、文件丢失或被窃取,以及设备丢失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云终端安全钥匙,它包括机壳和置于机壳内的机芯电路,所述的机芯电路包括微处理器、E2PROM、Flash ROM、USB控制器和加解密模块,所述的机壳上设有一个或多个USB接口,微处理器分别通过内部总线与E2PROM、Flash ROM、USB控制器、加解密模块电连接,USB控制器通过USB接口与外部带USB接口的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硬件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的云终端安全钥匙,遵照国家云计算建设技术指标与安全规范设计产品要求,是一种对软硬件进行加密的安全产品,内置微型处理器CPU,采用非对称密钥算法,对网上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用户身份与终端绑定、完整性认证检查和密码验证;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云终端安全钥匙,为了防止用户终端与数据中心的互动通信被第三者截获破解,把密码学技术扩展为可信密码学技术,该技术既能防范通信被截获破解,又支持对加解密“算法”和密钥本身进行可信模式识别认证;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云终端安全钥匙,任意插入可以接入网络的PC或笔记本的USB接口,自动启动该设备内的加密和解密程序,验证终端用户账户和密码的合法性,保障云终端用户和云计算服务器之间的对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云终端安全钥匙,它包括机壳和置于机壳内的机芯电路,所述的机芯电路包括微处理器CPU、E2PROM、Flash ROM、USB控制器和加解密模块,所述的机壳上设有一个或多个USB接口,微处理器CPU分别通过内部总线与E2PROM、Flash ROM、USB控制器、加解密模块电连接,USB控制器通过USB接口与外部带USB接口的设备连接,所述的外部带USB接口的设备可为PC、笔记本电脑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04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豆菌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 下一篇:微蚀液循环再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