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式手机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1138.4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5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捡华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原力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9 | 代理人: | 王英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手机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对手机进行数据传送和/或电力传输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当中,为手机进行充电的配件有手机专用充电器,包括座充式和直充式两种,该类充电器一般仅能传送电力给手机电池,以实现充电功能而不能传送数据。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通过USB数据线连接到PC设备等,能同时实现数据传送和/或电力传输,但是,USB数据线具有使用上的不便。
现有的USB充电座,虽然通过其充电座上的弹片与手机上的母座接口相互挤压导通后能实现数据和/或电力传输,但是与手机连接使用时需要使用者用一定的力将手机上的母座插入与充电座的公座;用完取出手机时一般需要一只手拿住公座一端,另一只手取出手机,需要双手操作,同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另一方面,现有的USB充电座或其他充电器,底座上的导通装置一般都是外露,数据线一般置于底座的外部,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而且使用和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洁、使用方便的接触式手机传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式手机传送装置,包括底座装置和手机套件,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底壳、手机兜壳、USB接口线以及底座电路连接件,所述手机兜壳内置在所述底壳内并可绕所述底壳翻转,所述电路连接件与所述USB接口线电连接,所述手机套件包括手机套壳、手机接口和套件电路连接件,所述套件电路连接件与所述底座电路连接件呈接触式电连接,所述手机接口与所述套件电路连接件电连接 。
具体地,所述手机兜壳包括设置在两侧的转轴,所述底壳包括支架和导轨槽,所述转轴嵌套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手机兜壳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导轨槽绕所述底壳翻转。
具体地,所述手机兜壳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兜壳底座,所述底座电路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兜壳底座内。
具体地,所述底座电路连接件包括弹簧针和底座导线,所述弹簧针固定在所述兜壳底座内,所述底座导线与所述USB接口线连接。
具体地,所述套件电路连接件包括五金片和套件导线,所述五金片与所述弹簧针呈接触式电连接,所述套件导线连接所述手机接口。
具体地,所述底座电路连接件包括4个弹簧针和4根底座导线,所述套件电路连接件包括4个五金片和4根套件导线。
具体地,所述手机接口为USB接口。
具体地,所述手机套壳由套件面壳、套件底座和中壳组成,所述中壳设置在套件面壳与套件底座之间,所述中壳与所述套件底座的底部配合并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USB接口固定在所述中壳与所属套件底座之间,所述USB接口包括USB母座、母座PCB电路板、USB公座和公座PCB电路板,所述USB公座与手机连接。
具体地,所述底座装置还包括底壳面盖,所述手机兜壳位于所述底壳面盖与所述底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依靠手机自身受到的重力实现手机与传送装置的电路导通,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单手即可将装有手机的手机套件放入底座装置,无需用力进行电路紧固连接;使用完后只需要单手便可直接将手机取出,无需按住底座装置,使操作变得简单;
本实用新型底座装置上的手机接口可扩展为其他型号的USB接口如miniUSB接口,使装有手机套件的手机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机接口连接,进行数据传送或充电,为用户提供多种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兜壳可以旋转内置在底壳内部,USB接口线可以收纳入底壳内部,盖上底座面盖后可使座机变得整洁、美观,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底座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手机套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3,底座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4,手机套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接触式手机传送装置,包括底座装置1和手机套件2,底座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参看附图1,图1为使用状态底座装置的结构图,手机套件2的整体结构图参看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捡华,未经李捡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1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