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集尿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1651.3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0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施海红;刘薇群;汤培凤;储佩华;蔡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施海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集尿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集尿袋,特别是公开一种一次性集尿袋。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所用的集尿袋的集尿袋接口与导尿管连接部位离尿道口的距离为25cm左右,位置比较高,比较接近尿道口,细菌逆行感染的距离短。留置导尿患者,定时更换集尿袋时,频繁打开接口部位,增加了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现有的集尿袋没有简易固定装置,固定不方便;没有开关不便于夹管;挂绳过长易使集尿易接触地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细菌逆行感染、降低病人尿路感染率、固定方便的一次性集尿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集尿袋,包括集尿袋主体、引流管、导尿管、位于集尿袋主体上的挂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顶端设有导尿接口,所述引流管的底端设有引流接口,所述引流管通过导尿接口与所述导尿管相连,所述引流管通过引流接口与所述集尿袋主体的顶端相连。
所述引流管的下端管体上设有卡口式开关。
所述引流管的下部管体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有S形挂钩,所述S形挂钩为金属微钝型挂钩。
所述挂绳的长度为3cm~4cm。
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50cm~60cm。
所述固定环位于引流管的引流接口往上10cm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引流管的引流接口下移,直接在集尿袋主体的顶部,延长了引流接口处细菌逆行的距离,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2、引流管的下部管体上设置固定环和S形挂钩形成固定装置,可以直接将挂钩钩挂于床单侧面,避免用橡皮筋和别针固定带来的不便的,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别针误伤病人,还避免检查中反复出现导尿管固定不妥;3、在引流管下端的管体上加设一卡口式开关,一方面便于夹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临床上导尿管夹管状态不易被发现(导尿管上的夹管位置太高,隐蔽于被窝内),导致夹管时间过长、膀胱过度膨胀,带来膀胱损伤、甚至破裂的危险;4、缩短集尿袋主体上的挂绳,避免集尿袋主体位置过低而接触地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集尿袋主体;2、引流管;3、导尿管;4、挂绳;5、导尿接口;6、引流接口;7、卡口式开关;8、固定环;9、S形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集尿袋主体1、引流管2、导尿管3、位于集尿袋主体1上的挂绳4,所述引流管2的顶端设有导尿接口5,所述引流管2的底端设有引流接口6,所述引流管2通过导尿接口5与所述导尿管3相连,所述引流管2通过引流接口6与所述集尿袋主体1的顶端相连。所述引流管2的下端管体上设有卡口式开关7。所述引流管2的下部管体上设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上设有S形挂钩,所述S形挂钩9为金属微钝型挂钩。所述挂绳4的长度为3cm~4cm。所述引流管2的长度为50cm~60cm。所述固定环8位于引流管2的引流接口6往上10c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施海红,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施海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16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向导航装置校准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载样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