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管转换接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1868.4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02 | 分类号: | F21V2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孟纲 |
地址: | 5234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管 转换 接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的转换接头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灯管的转换接头机构。
背景技术
T5、T8是常用的灯管,一般来说荧光灯管的规格是根据灯管外径来分类的,将一英寸(25.4毫米)分成8个等分,每一等分为T1,T8就是8等分,刚好是一英寸数(25.4毫米)外径的灯管,而T5则只有5等分,所以不足一英寸,比T8小些,所以T5、T8就是指灯管的外径大小,一般来说灯管越细发光效率越高(相同功率下),该些灯管除了管径不同外,其发光效率、耗电量、及演色性及价格等亦有所不同。
目前一般家庭、学校或是公司行号等场所所使用的大多是价格便宜的T8灯管,然而T8灯管每秒的频闪次数仅60次,若长时间处于T8灯管的灯光下,不仅眼睛容易感到疲累,亦会造成视力的衰退;与T8灯管相较,T5灯管每秒频闪次数高达30,000至50,000次,对人类的肉眼而言,完全察觉不出其闪烁的程度,也大幅地降低了使用者肉眼的负担,且在同样的功率下,T5灯管亦因发光效率佳而具有较T8灯管更高的亮度,换言之,即T5灯管较为省电,故,于高功率的T5灯管问世后,即有愈来愈多的使用者意欲采用不伤眼且较省电的高功率T5灯管,然而,T5灯管却因管径与T8灯管相异的缘故,其接脚间的间距较T8灯管为小而无法安装于T8灯座上,故,若欲采用T5灯管,须连灯座一起替换才行,不仅安装过程极为麻烦,亦造成资源的浪费。类似的,对于采用T5灯座者,如因所需而欲采用T8灯管时,亦无法直接将T8灯管安装于T5灯座上。
中国台湾专利第M288049号揭露一种灯管转换头,其转接头的插孔形成于一电路板上,再透过电路板的预设电路转换另一插接柱。中国台湾专利第M334273号则揭露一种灯管转换头,其转接头则是利用金属的组件取代电路板来简化结构。上述的两种方式,应用于传统荧光日光灯管,因灯管安装于灯座上后,灯管与灯座之间仍保有间隙,故使用转接头即使些许改变灯管的长度,加上转接头的灯管仍可以安装于灯座上。然而,对于灯管长度变化容许较小的灯座而言,例如LED灯管的灯座,维持灯管原本的长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可应用于T8或其它规格灯管欲延用T5灯座时,可以不须更换T5灯座。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其组件简化且容易组装,可以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利用其结构设计控制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尺寸,藉以使得灯管在安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前后的长度维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包括一上盖体、一下盖体以及一电连接结构。该上盖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该下盖体包括成段差安排的一第一室、一第二室,该第一室以及该第二室分别与该上盖体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相互盖合,其中对应该第二表面的该第二室固定有符合一第二规格的至少二接触柱,且该至少二接触柱的一部分暴露于该下盖体外且暴露出的该至少二接触柱位于该第一室的一侧。该电连接结构容置于该下盖体中,其中该电连接结构信号连接容置于该二穿孔中的一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与该至少二接触柱。
较佳地,该第一规格为T8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T5灯管规格,或者该第一规格为非T8且非T5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T5灯管规格。
较佳地,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两者至少之一的侧缘设置至少一卡扣以与该下盖体盖合,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于该下盖体上对应该卡扣的位置处设置的卡槽,以与该卡扣卡合。
较佳地,该电连接结构包括容置于该第一室中的第一导电连接片、容置于该第二室中的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及连接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与该第二导电连接片的导线。
较佳地,当该灯管的该二电极接脚穿过该二穿孔而容置于该第一室中时,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电极接脚,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该第二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接触柱。
较佳地,该导线的一第一端焊接至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且该导线的一第二端铆接至该第二导电连接片。
较佳地,该上盖体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侧壁,且该侧壁大致垂直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1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灯泡散热结构
- 下一篇:分区背板装置及直下式背光扫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