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盖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4022.6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庆;包大伟;岳玉伟;史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00 | 分类号: | E05B65/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矫智兰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盖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盖锁,属于汽车前盖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汽车前盖锁在安装时调节约束较多,容易造成解锁、闭锁卡滞、不灵活等现象,同时,解锁时依靠卡板回位弹簧的作用推动前盖锁销脱离锁闭位置,看似结构简单合理,实际使用中容易造成开启、锁闭困难及误操作等问题,同时结构强度较低,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安全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同时实现解锁、闭锁简单易行、灵活顺畅的汽车前盖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前盖锁,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锁壳体,锁壳体由扣合在一起的基板1及盖板7连接而成,壳体内安装有与前盖锁销相接触的弹起扭簧3,弹起扭簧3的下方设有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9相啮合,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9均通过销轴8及扭簧固定于壳体内;
为了防止汽车前盖意外开启,所述销接有旋转卡板4的销轴8上还销接有安全钩5,安全钩5上设有起回位作用的扭簧10,前盖锁销被弹起后会勾住安全钩5,当外力旋转前盖锁销时,前 盖锁销离安全钩脱实现锁止机构二级解锁;
所述盖板7和基板1通过两个轴套2、两个销轴8铆接在一起形成壳体;
所述基板1及盖板7之间设有锁口支架6,锁口支架6通过两个轴套2和两个销轴8装配在盖板7和基板1之间,弹起扭簧3通过锁口支架6和轴套2安装在盖板7和基板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盖锁结构设计合理,各部件配合使用,能够满足匹配和功能要求,解锁和闭锁顺畅灵活,操作简单易行,零部件加工制造容易,与前盖锁销配合实现二级解锁功能,具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结构强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盖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盖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包括锁壳体,锁壳体由扣合在一起的基板1及盖板7连接而成,壳体内安装有与前盖锁销相接触的弹起扭簧3,弹起扭簧3的下方设有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9相啮合,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9均通过销轴8及扭簧固定于壳体内;为了防止汽车前盖意外开启,销接有旋转卡板4的销轴8上还销接有安全钩5,安全钩5上设有起回位作用的扭簧10,前盖锁销被弹起后会勾住安全钩5,当外力旋转前盖锁销时,前盖锁销离安全钩脱实 现锁止机构二级解锁;盖板7和基板1通过两个轴套2、两个销轴8铆接在一起形成壳体;基板1及盖板7之间设有锁口支架6,锁口支架6通过两个轴套2和两个销轴8装配在盖板7和基板1之间,弹起扭簧3通过锁口支架6和轴套2安装在盖板7和基板1之间。
工作原理:当与前盖锁配合的前盖锁销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弹起扭簧3旋转,锁销继而克服弹簧反弹力推动位于锁口处的旋转卡板4向下运动,旋转卡板4旋转至行程结束时,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9啮合,实现锁止机构锁止状态;
当止动爪9在外力作用下旋转至脱离与旋转卡板4的啮合位置后,旋转卡板4和止动爪9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弹起复位,此时配合件前盖锁销在弹起扭簧3的弹性力及旋转卡板4的复位力的共同作用下脱离锁止位置,实现锁止机构一级解锁;
当配合件前盖锁销被弹起一定高度后会被安全钩5勾住,此时汽车前盖处于未开启状态,达到了防止汽车前盖意外开启的目的;当外力旋转前盖锁销时,前盖锁销脱离安全钩5实现锁止机构二级解锁。
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4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