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敷机粉末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4178.4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0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华;张宜钢;阮毅;谢石柱;伦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C19/02 | 分类号: | B05C19/02;B05C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063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敷机 粉末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敷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涂敷机粉末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微电机转子上涂敷粉末绝缘层,一般采用微电机转子环氧树脂涂敷机进行涂敷,以下简称“涂敷机”,一般需经过涂敷和清粉两个工序,现有技术中,在涂敷和清粉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粉末主要通过在涂敷机上的涂敷装置和清粉装置上设置回粉管道,回粉管道集中通向回粉总管,回粉总管通过管道与吸尘器相连,通过吸尘器将多余的粉末输送至回收容器。此种方式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粉末集中至回粉总管时,粉末会在回粉总管上积压,并粘在管壁上,甚至会堵住回粉管道的进口,造成回粉管道堵塞,回收效果不好,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清理不方便。
2、粉末积压后不能及时被回收,在回粉总管内可能会被结块变质,再将变质的粉末涂敷在产品上,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增加次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收效果好、回收过程粉末不易积压的涂敷机粉末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敷机粉末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涂敷机粉末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流化板和上盖,上盖与底座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腔体,流化板设在底座和上盖之间,流化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充气腔,流化板与上盖之间形成粉末回收腔,在上盖上设有连通粉末回收腔的回粉口和吸粉口,吸粉口通过吸粉管与吸尘器相连,底座上设有连通充气腔的进气口,进气口与气源相连。
在所述回粉口设有两组,分别对应连接涂敷机涂敷装置、清粉装置回收多余粉末的第一回粉管、第二回粉管。
所述进气口设有4个。
所述流化板为一分布有微孔的平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回收及时、回收效果好、回收过程粉末不易积压的优点,有效防止粉末堆积和结块变质,减少因粉末堆积造成堵塞问题的设备维护,保证涂敷机能长时间有效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流化板为间隔,设置充气腔和粉末回收腔,使用时往充气腔充气,气体通过流化板进入粉末回收腔,将粉末回收腔回收到的粉末吹起,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如此,通过吸尘器工作,回收的粉末便快速从粉末回收腔经吸粉管回收。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在微电机转子环氧树脂涂敷机等粉末涂敷的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涂敷机粉末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流化板2和上盖3,上盖3与底座1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腔体,流化板2为一分布有微孔的平面板且设在底座1和上盖3之间,流化板2与底座1之间形成充气腔4,流化板5与上盖3之间形成粉末回收腔5。
在上盖3上设有连通粉末回收腔的回粉口31和吸粉口32,吸粉口32通过吸粉管33与吸尘器相连。本实施例中回粉口32设有两组,分别对应连接涂敷机涂敷装置6、清粉装置7回收多余粉末的第一回粉管61、第二回粉管71。两组回粉口设置的数量跟第一回粉管61、第二回粉管71的数量相匹配。
在底座上设有连通充气腔4的进气口41,进气口41与气源相连。进气口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设有4个。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41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