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伺服电机双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6626.4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3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冯江;赵匀;张敏;宫成宇;罗恩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电机 输出 水稻 移栽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水稻栽植机具上的钵苗移栽机构。
背景技术
水稻钵苗是农业近年来研发成功的一种水稻育秧苗,由于在移栽时具有不伤根、无缓苗期、返青快、穗形整齐、成熟一致、有利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等诸多优势,受到水稻种植户的欢迎。传统地水稻钵苗采用人力手工移栽方法,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栽植质量差是其急需改善和解决地技术问题。近年中,为满足水稻钵苗移栽作业的栽植机开始研发,但由于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尤其栽植机构中的插秧与取秧结构问题,使机具取秧与插秧质量差,机具对水田条件和钵苗条件要求高,机具适应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伺服电机双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达到机具作业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适应能力强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传动箱体内相互平行地配装主动轴和传动轴,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固装在主动轴和传动轴上,链条套装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在传动轴左、右端部上,位于传动箱体外部通过转动臂分别对应连接安装栽植机构,在传动箱体后部上安装伺服电机,在传动箱体后部左、右侧上通过支架对称安装螺旋传动机构,伺服电机的左、右侧电机轴分别与左右侧的螺旋传动机构连接,连接臂的一端与栽植机构连接,其另一端与长度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长度调节机构的另一端与螺旋传动机构的传动臂连接,至此构成伺服电机双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本发明创造采用伺服电机双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满足了取秧插秧的农艺要求,精确实现了鹰嘴型运动轨迹,且通过质量分配达到惯性力平衡的创新点,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作业质量好、效率高、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可充分满足和适应钵苗移栽作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伺服电机双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向旋转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1、传动箱体2、主动轴3、主动链轮4、链条5、从动链轮6、传动轴7、栽植机构8、转动臂9、连接臂10、长度调节机构11、传动臂12、螺旋传动机构13、电机轴14、支架15、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伺服电机双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在传动箱体1内相互平行地配装主动轴2和传动轴6,主动链轮3和从动链轮5分别固装在主动轴2和传动轴6上,链条4套装在主动链轮3和从动链轮5上,在传动轴6左、右端部上、位于传动箱体1外部通过转动臂8分别对应连接安装栽植机构7,在传动箱体1后部上安装伺服电机15,在传动箱体1后部左、右侧上通过支架14对称安装螺旋传动机构12,伺服电机15的左、右侧电机轴13分别与左右侧的螺旋传动机构12连接,连接臂9的一端与栽植机构7连接,其另一端与长度调节机构10的一端连接,长度调节机构10的另一端与螺旋传动机构12的传动臂11连接。
作业过程如下:转动臂8在链轮传动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转动,螺旋传动机构12伸出的传动臂11在伺服电机15的作用下做预定的规律运动,由于传动臂11通过长度调节机构10、连接臂9与栽植机构7连接,转动臂8也与栽植机构7连接,所以栽植机构7在二者的综合运动的作用下即可实现鹰嘴型轨迹,精确实现取秧与插秧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6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