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排屑性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7204.9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4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谦;陈健明;刘俊延;徐千享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排屑性 钻头 | ||
技术领域
一种高排屑性钻头,尤指使用于钻孔作业中,利用增加退屑槽的旋绕次数以大幅提升退屑槽末端的总容积,使退屑效果更为提升的钻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钻头结构具有一刀柄部4,该刀柄部4一侧延伸有一刀刃部3,该刀刃部3的末端具有一静点31,并于该静点31两侧形成有切削刃32,各切削刃32一侧分别朝向刀柄部4旋绕凹设有螺距一致的退屑槽33,因此,切削刃32的数量越多,其退屑槽33的数量也就越多,刀刃部3的横断面截面积也就相对地变小,进而使刀刃部3整体的强度相对下降,使钻头于进行钻孔时,因下压进刀使刀刃部3产生弯曲变形,造成中心位置偏摆以及扩孔的情形发生,使钻孔的精度大幅下降。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相关行业的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增加钻头的退屑槽末端的总容积,使钻头前端的二退屑槽相遇于末端高容积的退屑槽时,亦可达到更佳的退屑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排屑性钻头,该钻头具有一刀刃部,该刀刃部末端具有一静点,且该刀刃部远离静点侧连接有一刀柄部,该刀刃部末端于静点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该刀刃部末端于静点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一退屑槽,而第二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二退屑槽,第一退屑槽的螺纹朝向刀柄部呈等距旋绕,其中:
该第二退屑槽的螺纹朝向刀柄部呈变距旋绕,使第一退屑槽朝刀柄部旋绕而与第二退屑槽交会结合形成朝向刀柄部侧旋绕的第三退屑槽,且第三退屑槽的螺距由刀刃部朝向刀柄部呈逐渐缩小状。
所述的高排屑性钻头,其中,该第三退屑槽的宽度等于第一退屑槽的宽度。
所述的高排屑性钻头,其中,该第三退屑槽的宽度大于第一退屑槽的宽度。
所述的高排屑性钻头,其中,该第三退屑槽的螺旋角介于30至75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第三退屑槽的容积,达到更佳的排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钻头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刀刃部;10-钻头;11-静点;12-第一切削刃;13-第二切削刃;14-第一退屑槽;15-第二退屑槽;16-第三退屑槽;2-刀柄部;3-刀刃部;31-静点;32-切削部;33-退屑槽;4-刀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以及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高排屑性钻头,该钻头10具有一刀刃部1,该刀刃部1末端具有一静点11,且该刀刃部1远离静点11侧连接有一刀柄部2,该刀刃部1末端于静点11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12,其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13,第一切削刃12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2旋绕的第一退屑槽14,而第二切削刃13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2旋绕的第二退屑槽15,第一退屑槽14的螺纹朝向刀柄部2呈等距旋绕,而第二退屑槽15的螺纹朝向刀柄部2呈变距旋绕,使第一退屑槽14朝刀柄部2旋绕至一适当位置后会与第二退屑槽15交会结合形成朝向刀柄部2侧旋绕的第三退屑槽16,第三退屑槽16的螺旋角介于30至75度之间呈渐增增加,使第三退屑槽16的螺距由刀刃部1朝向刀柄部2呈逐渐缩小状,以增加第三退屑槽16的容积,并使第三退屑槽16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退屑槽14的宽度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0。
当使用者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钻头10对预设工件(图中未示)进行钻孔作业时,是将刀刃部1末端抵持于工件表面,以让刀刃部1末端的第一切削刃12以及第二切削刃13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使经由第一切削刃12以及第二切削刃13切削所产生的碎屑分别由第一切削刃12以及第二切削刃13一侧设置的第一退屑槽14及第二退屑槽15排至第三退屑槽16,且因第三退屑槽16具有较大的容积,因此,可同时容置第一退屑槽14及第二退屑槽15的碎屑量,并续由第三退屑槽16排出至刀刃部1外,用以达到更佳的排屑效果。
是以,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三退屑槽16的螺纹由刀刃部1朝向刀柄部2呈渐缩状,因第三退屑槽16旋绕钻头10的圈数增加,进而使第三退屑槽16的长度亦跟着增加,以使得第三退屑槽16的容积也跟着增加,因此,可同时容置第一退屑槽14及第二退屑槽15所排出的碎屑,因而可达到更佳的退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音响振动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