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间固定支撑式二分频压电骨传导听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7590.1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平;柳杰;高莹莹;陈艳辉;刘国君;董景石;孙淑杰;程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固定 支撑 分频 压电 传导 听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压电单晶片振子作为振动发声元件的新型骨传导听觉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式骨传导听觉装置与电磁式、磁致伸缩式骨传导听觉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无电磁辐射、不受电磁干扰、消耗功率低优点,应用前景良好,目前植入式压电骨传导听觉装置的研究较多,但是植入式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所以易于维护和更换的头戴式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头戴式主要采用单压电振子,单压电振子只会使其谐振频率附近的音频信号得以较好的再现,而且只有一个谐振频率所对应的振型较好。因此目前急需解决单一压电元件对音频信号再现频段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固定支撑式二分频压电骨传导听觉装置,以解决单一压电元件对音频信号再现频段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盖与底盖固定连接,接触膜与上盖固定连接,压电陶瓷晶片与铜基板组成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铜基板经由支撑柱一及橡胶条一与底盖固连在一起,音频信号线一连接在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正负极,并穿过底盖的通线孔,具有通孔的环形传导柱上端与接触膜接触,下端与顶端具有同样大小的中心通孔的支撑梁固定连接,支撑梁的两边连在压电振子铜基板上;压电陶瓷晶片与铜基板组成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在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上端,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铜基板经由支撑柱二及橡胶条二与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压电陶瓷晶片固连在一起,音频信号线二连接在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正负极,并穿过底盖的通线孔,实心圆柱形传导柱穿过具有通孔的环形传导柱的通孔,它的上端面与具有通孔的环形传导柱上端面平齐并与接触膜接触,下端与空心盖的顶端面连在一起,空心盖的下端面连在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压电陶瓷晶片的上部边缘。
支撑梁和空心盖的作用是将压电振子端部振动传递至传导柱,以便人耳感知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压电骨传导听觉装置对低频声音信号再现不够充分的问题,同时采用中间固定支撑方式的压电振子作为中、高频声发生元件,解决了单一压电振子对音频信号再现频带狭窄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盖1与底盖14固定连接,接触膜11与上盖固定连接,压电陶瓷晶片4与铜基板3组成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铜基板3经由支撑柱一16及橡胶条一7与底盖14固连在一起,音频信号线一13连接在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正负极,并穿过底盖14的通线孔17,具有通孔的环形传导柱8上端与接触膜11接触,下端与顶端具有同样大小的中心通孔的支撑梁2固定连接,支撑梁2的两边连在压电振子铜基板3上;压电陶瓷晶片6与铜基板5组成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在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上端,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铜基板5经由支撑柱二10及橡胶条二15与低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压电陶瓷晶片4固连在一起,音频信号线二13连接在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正负极,并穿过底盖14的通线孔17,实心圆柱形传导柱9穿过具有通孔的环形传导柱8的通孔,它的上端面与具有通孔的环形传导柱8上端面平齐并与接触膜11接触,下端与空心盖12的顶端面连在一起,空心盖12的下端面连在高谐振频率压电振子的压电陶瓷晶片6的上部边缘。
支撑梁2和空心盖12的作用是将压电振子端部振动传递至传导柱,以便人耳感知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7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自动清理装置的鱼缸
- 下一篇:具有除氧功能的溶出仪的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