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2114.9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钢;庞进军;韦锦顺;晏根;王奔;孙芳芳;樊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当前发动机的爆压、排放水平、升功率越来越高,对冷却和润滑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尤其对机油的温度快速升降要求更甚。机油冷却能力不够将会引起机油变质、拉瓦等严重后果。
为了满足上述发动机的冷却能力,传统的做法是在发动机的壳体上设置冷却水道,冷却水道通过遍布在盛放机油的缸体部位,实现对机油的冷却。但是该种冷却方式并不能快速地实现对机油的冷却,冷却效果不佳,而且在发动机的发动过程中,特别是在寒冷的地区,机油不能快速地上升到需要的温度。
因此,如何提高对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同时实现机油温度的快速升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以提高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同时实现机油温度的快速升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包括
缸体;
设置在所述缸体上,且与所述缸体形成冷却水通道的机油冷却器壳体;
位于所述冷却水通道中的板翅式机油冷却器;
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通道内的电加热器。
优选的,上述发动机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与所述板翅式机油冷却器集成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上述发动机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上具有加强筋。
优选的,上述发动机中,该发动机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壳体具有第一纵向通道、第二纵向通道、第一横向通道和第二横向通道,其中:
所述第一纵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的机油出油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的进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纵向通道与所述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的出口相连通,其分为两个纵向支通道,分别为第一纵向支通道和第二纵向支通道,所述第二纵向支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
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支通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相连通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旁通阀;
所述滤清器的进口连通在所述第一横向通道的两端之间;
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纵向支通道和所述缸体的机油回油通道相连通,所述滤清器的出口连通在所述第二横向通道的两端之间。
优选的,上述发动机中,所述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均为压力开关阀。
优选的,上述发动机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通道中,用于采集机油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在缸体和机油冷却器壳体所形成的冷却水通道中设置有板翅式机油冷却器和电加热器,该种设置使得充满机油的机油冷却器直接设置在冷却水通道中,实现与冷却水的换热,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该机油冷却器整个位于冷却水通道中,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提供的发动机在缸体壁上布置冷却水道以实现对机油进行冷却的方式,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冷却能力更佳,而且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该种设计方式使得换热效率更高,实现了机油温度的快速升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一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二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三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四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五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六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第七局部剖视图。
上图1-7中:
缸体1、机油冷却器壳体2、板翅式机油冷却器3、滤清器4、第二旁通阀5、第一旁通阀6、电加热器7、第一横向通道21、第二纵向通道22、第二横向通道23、第一纵向通道24、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的进口25、机油回油通道26、第二纵向支通道221、第一纵向支通道2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同时实现了机油温度的快速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柴油机组合式排气防爆装置
- 下一篇:多极子阵列声波隔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