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冷光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2846.8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5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戴向荣;吕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密市共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38 | 分类号: | H01L33/38;H01L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839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冷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致冷光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中,许多场合的照明多使用平板式的场致发光元件。随着丝印技术的加入,降低了制作设备及技术的门槛,目前市场上出现许多从事此产品生产的厂家,产品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
例如,在图1和图2中,电致冷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电极导电层5、电介质层4、无机电致发光体层3、ITO膜2与透明绝缘体1,在TIO膜2上设有用作公共电极的条状汇流条61。
但是,上述电致冷光片,普遍存在以下缺点:
⑴产品品质没法长时间维持一致,半衰期内(有些甚至很短的时间内)会出现局部击穿、产生黑点、暗斑等缺陷,发光品质下降严重;
⑵介质层绝大多数采用钛酸钡等为基料提高介电常数,但反光能力不足,背部甚至有漏光现象,光电效率转换不高从而影响正面的发光亮度;
⑶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常有两个性能指标:电阻率和透光率)膜上的公共电极(汇流条)不仅用料多,还会造成局部发热,ITO膜面上电场分布不均。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易出现暗点与击穿点、发光亮度差、以及光电性能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致冷光组件,以实现不易出现暗点与击穿点、发光亮度好、以及光电性能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致冷光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致冷光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电极导电层、电介质层、折射层、无机电致发光体层、透明绝缘层、ITO膜与透明绝缘体,在所述ITO膜上设有用作公共电极的网状汇流条。
进一步地,所述折射层包括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质微珠反光层。
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根据以上所述的电致冷光组件的生产方法,包括:
a、根据至少包含电致冷光组件的尺寸与闪动方式的应用需求,制备具有分层电路的菲林片;
在尼龙网版上印刷感光胶在尼龙网版上涂布感光胶,待所述感光胶干燥后,将所述菲林片附着在感光胶上,在紫外灯光下充分曝光直至图层显影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烘干,即得各层的丝网印刷网版;
b、在预处理后的含有ITO膜的基板的导电面上,制备具有依次叠置的透明绝缘层、无机电致发光体层、折射层与电介质层的ITO导电基板;
在步骤b中,含有ITO膜的基板为经预处理后的ITO基材;因为,每道工序都需在120°C条件下烘干,为使ITO基材在之后烘干过程中不发生形变,在印制前通常需把按需要尺寸裁好的ITO基材预先在130°C条件下,预先进行热收缩处理(即预处理);
c、将丝印用导电银浆或碳浆,用提前制好的网版目数为200-350目(优选为300目)汇料条汇流条网版印刷在ITO导电基板上;
d、将至少包含有机透明板、玻璃板、以及PET等硬质或柔性板中任意一种的透明绝缘体,印制有网状汇流条的ITO导电基板,以及背电极导电层依次叠置;并采用至少包含亚克力、玻璃与树脂中任意一种材料进行过塑或封装,即得所需电致冷光组件。
进一步地,步骤b具体包括:
b1、在常温条件下,用丙酮将氰乙基醣或聚乙烯醇-β-氰乙基醚调至适合丝印的稠度后,预留汇流条区域后,用网版目数为200-350目(优选为300目)的丝网印刷工艺印刷在ITO膜的导电面上并烘干,即得透明绝缘层(不能全部覆盖ITO层,要将汇流条区域留出来);
b2、将重量份数为57%的发光粉与重量份数为43%的绝缘胶搅拌均匀,用丙酮稀释调配至适合印刷的粘度后,用网版目数为200目的丝印工艺印刷在上述透明绝缘层所在片材上并烘干,即得无机电致发光体层;
在步骤b1中,由于发光粉有一定粒度,采用200目丝网可确保印刷时物料的通过性;
b3、将重量份数为60%、400目细度与折射率达95%以上的的玻璃微珠,以及重量份数为40%的透明绝缘胶搅拌均匀;该步骤是制得浓度合适的反光层基料,确保印刷时能得到良好反光效果和合适厚度的发光层;
用丙酮稀释调配至适合印刷的粘度后,用网版目数为250目的丝印工艺印刷在上述无机电致发光体层所在片材上并烘干,即得折射层;这里,采用250目丝网印刷可确保印刷时物料的通过性及该层的致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密市共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密市共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2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器封装体和发光器件显示器
- 下一篇:双沟型GPP钝化保护二极管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