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4116.1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1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金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振荡器 外壳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器外壳是一种比较细小的带有法兰边的长腰形壳体,它与盖板焊接后将石英晶振体密封在内,使其与外界空气隔绝,保证其正常稳定工作。晶体振荡器外壳通常由带料经连续冲压工艺制造,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冲压模具除在带料两侧的定位结构冲压模外,按进料方向依次有两道剪切、两道拉伸、一道压边和一道落料共六道冲压模具。以往一副模具由双列连续冲压模组成,且定位结构冲压模是定位孔冲压模。由于需要在料边冲制出定位孔,因此需要在料边保留更多的余量,在两个坯料之间也需要保留一定间隙。如图1所示,在带料1′两侧各有一列定位孔a,共冲制两列工件,同列相邻两个工件坯料2之间因要布置定位孔还有“筋”b的存在。由于保留余量较多,使材料利用率较低,以49S型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制造为例,吨料产率为365万件,材料利用率仅为55%左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较高的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冲压模具,是以带料冲制工件的连续冲压工艺模具,包含设置在带料两侧的定位结构冲压模和多列由按进料方向依次设置的两道剪切模、两道拉伸模、一道压边模和一道落料模组成的成型冲压模,所说定位结构冲压模是在带料边定位切出定位豁的定位剪切模,带料两边上的定位剪切模轴线各与同侧带料边模具轴线在带料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是坯料宽度一半的奇数倍,同列成型冲压模中的各模具轴线之间的距离是坯料宽度的整倍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晶体振荡器外壳的冲压模具,通过模具改进将定位孔改为定位豁,并设置在两个坯料之间,使定位结构就在带料边上而不是在边内,从而定位结构所占面积缩小且所占用的刚好是坯料圆角所余部分,带料上排版时坯料在宽度方向可以没有间隔,与现有技术相比,以本实用新型模具冲制晶体振荡器外壳,带料上同列坯料之间以无“筋”排列,所用带料宽度也可以更小,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提高也减少了废料的产生,即减少了回炉熔炼数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所说成型冲压模有三列,三列成型冲压模中的中间列各模与两边列各模交错设置,相邻两列模轴线间在带料长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大于一个坯料宽度;中间列模轴线与两边列模轴线在带料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是坯料宽度一半的奇数倍,相邻列模轴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坯料长度。。将各列模之间作交错设置并拉大各模在带料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以适宜安装操作,使各列模在列距上尽量缩小,带料上坯料排版更加紧凑。同时每冲产量为3只,在同样冲压速度下,生产效率比双列模具冲制提高50%。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模具在带料上冲制布局示意图,图中:1′-带料,2-坯料,a-定位孔,b-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在带料上冲制布局示意图,图中:1-带料,2-坯料,c-定位豁,d-两坯料界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面布局示意图,图中:1-带料,2-坯料,3-凹模固定板,4-定位剪切模凹模,5-定位柱孔,6-定位柱,7-剪切模凹模,8-头道拉伸模凹模, 9-二道拉伸模凹模, 10-压边模凹模, 11-落料模凹模,12-压料板,13 -落料模凸模,14-压边模凸模,15-二道拉伸模凸模,16-头道拉伸模凸模,17-二道剪切模凸模,18-头道剪切模凸模,19-定位剪切模凸模;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图中:3-凹模固定板,4-定位剪切模凹模,5-定位柱孔,7-剪切模凹模,8-头道拉伸模凹模,9-二道拉伸模凹模,10-压边模凹模,11-落料模凹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金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金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41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