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和谐式汽车电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4851.2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友军;高章建;李俊;李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和谐 汽车 电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喇叭,具体来说涉及电子开关频率与机械频率同步的一种和谐式汽车电喇叭。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电喇叭是通过其机械发声系统振动发声,而机械发声系统的振动源,则按有无触点将汽车电喇叭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触点的称作机械喇叭,另一类是电子无触点的称作电子喇叭。这两类喇叭各有优劣:机械喇叭的触点容易电蚀,造成汽车电喇叭的寿命短;电子喇叭的寿命虽长,但其振动源的电子振动频率是人为固定的,且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汽车电喇叭的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旦出现振动源的频率与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不同步时,就会造成汽车电喇叭的声压级降低等故障。
现有技术为解决汽车电喇叭的振动源的频率与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步问题,实现汽车电喇叭的长寿命,采取了将其振动源既有电子电路,又保留触点。如中国专利公开(公告)号:2163105,公告日:1994年04月27日,实用新型名称:《长寿命电喇叭》,其专利说明书介绍,利用三极管的“饱和”与“截止”特性,来控制喇叭线圈电路中大电流的通与断。保留喇叭触点,用来接通与断开三极管中基极的小电流。因为触点通断的电流很小,所以可以完全消除火花。又由于保留了触点,因此,长寿命喇叭的振动原理与原来的有触点喇叭的振动原理完全一样。其专利说明书又介绍道:当晶体管截止时,喇叭线圈中产生强大的反向自感电动势,可能将三极管击穿,所以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泄放二极管,以保护三极管。
但是,按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所做的汽车电喇叭,其振动频率低于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声级也打不到标准要求,因此,现有技术到目前还不能在实际中运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汽车电喇叭,其振动频率低于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声级也打不到标准要求,不能在实际中运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且振动频率与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步,声级达到标准要求的汽车电喇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和谐式汽车电喇叭,包括铁芯、线圈、泄放二极管、衔铁、垫圈、膜片、共振板、三极管、正极接点、电阻甲、动触点片、静触点片、负极接点,所述动触点片与静触点片处于常通状态,所述的线圈一端连接正极接点和静触点片,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C极,三极管的B极并联着泄放二极管和泄放三极管(C极、B极间),并联后再分为二路,一路过电阻甲与动触点片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乙接负极接点,三极管的E极和泄放三极管的E极均与负极接点连接。
所述的三极管为模式管。
所述的动触点片与正极接点之间,串接有防反向二极管。
所述的电阻乙旁,并联有过压保护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采用了由泄放二极管、泄放三极管、电阻乙组成的泄放电路,泄放了当三级管截止时,线圈中产生强大的反向自感电动势,使得喇叭的振动频率与喇叭机械发声系统的固有频率同步,振动无杂音,产生和谐音响效果,即使电压在60%大范围内波动时,频率的波动也仅在1%内。2.由于喇叭振动频率的稳定,使得喇叭声级达到标准要求的汽车电喇叭。3.用大功率的模式管替代三极管,使得喇叭的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承载能力能力增强,其寿命较机械喇叭增加50%以上。4.喇叭在使用中,不仅要保证喇叭标准要求的频率和声级,同时,还要有防止用户使用不当的错误,而引起喇叭的损坏故障,比如电源的正负极的反接,以及电源的超压,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防反向二极管和过压保护二极管,使得喇叭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可靠性提高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极管采用模式管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电路图。
图中:铁芯1,线圈2,泄放二极管3,衔铁4,垫圈5,膜片6,共振板7,三极管8,正极接入点9,电阻甲10,动触点片11,静触点片12,负极接入点13,泄放三极管14,电阻乙15,防反向二极管16,过压保护二极管17,模式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4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柔性防火铠装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可调角度LED显示屏拼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