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增压泵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5752.6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郑臻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冉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增压泵 液体 相变 传热 式泵送 冷却系统 | ||
1.一种用于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包括:
蒸发器系统(2),设置在所述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的发热部位;
供液泵(6),用于给所述蒸发器系统(2)供液;
可蒸发冷却介质,其通过所述供液泵(6)循环到所述蒸发器系统(2),从而该可蒸发冷却介质通过由所述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的发热部位产生的热来蒸发以产生蒸气;
冷凝器(5),用于冷凝从所述蒸发器系统(2)出来的蒸气,以产生单相的液体;
管路系统,用于按所述可蒸发冷却介质流动方向(B)顺次连接所述蒸发器系统(2)、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供液泵(6)以形成所述可蒸发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
其特征在于,该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还包括增压泵(3),该增压泵(3)被配置为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系统(2)的出口处的管路系统中,用于降低所述蒸发器系统(2)的出口处的蒸发压力同时提高所述冷凝器(5)的入口处的冷凝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路(13),第二管路(14)和第三管路(15),所述第一管路(13)连接所述蒸发器系统(2)和所述冷凝器(5),所述第二管路(14)连接所述冷凝器(5)和所述供液泵(6),所述第三管路(15)连接所述供液泵(6)和所述蒸发器系统(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系统(2)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蒸发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蒸发器为串联、并联或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形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器包括换热器(9)和一个或多个热管(7),每个热管(7)具有末端封闭的第一部分和末端封闭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密封固定在所述换热器(9)中,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器(9)的外部,用以通过所 述热管将所述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的发热部位产生的热传递给所述换热器(9)中的可蒸发冷却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或小翅片,以增加与所述换热器(9)中的可蒸发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7)的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翅片(8),该散热翅片的方向平行于所述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循环气流的流动方向(A),用于使所述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的发热部位产生的热通过该散热翅片(8)传递给所述热管(7)。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7)为圆形的或扁平的,并且是可以弯折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7)被布置成用于增强换热的差排方式。
10.如权利要求5-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9)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可蒸发冷却介质流入的一个或多个流入孔(10)以及可供所述可蒸发冷却介质或其蒸气流出的一个或多个流出孔(11),所述流入孔(10)用于与所述第三管路(15)流体连接,所述流出孔(11)用于与所述第一管路(13)流体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9)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换热器散热翅片(12),用于将所述低压或中压电气设备(1)中的发热部位产生的热直接传递给所述换热器中的可蒸发冷却介质。
12.如权利要求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增压泵(3)和所述冷凝器(5)之间的第一管路(13)中的气液分离器(4),用于使所述可蒸发冷却介质与其蒸气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57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管换热单元及热管换热器
- 下一篇:抗伸缩型列管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