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防止薄膜电容器极壳之间发生电击穿的绝缘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6438.X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0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梦想;程海超;江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铜新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2 | 分类号: | H01G4/002;H01G4/224;H01G4/33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防止 薄膜 电容器 之间 发生 击穿 绝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防止薄膜电容器极壳之间发生电击穿的绝缘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电容器包括一个铝制外壳与盖板,在封好口的铝制外壳内部安装有上下定位套,上下定位套之间包含薄膜电容器芯子和浸渍剂,上定位套上方为带防爆块的盖板,电容器芯子上的引出线穿过上定位套与防爆块底部铜箔片相连接,在整个电容器的结构当中,上下定位套起到芯子与铝制电容器外壳之间的绝缘与定位作用。
但现有产品中上、下定位套对产品的绝缘作用具有一定的缺陷,从而拉低了电容器制作时的合格率,给电容器制造企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卷绕好的半成品芯子经喷金、表面处理工序过后,芯子两个端面外围残留一定量宽度1mm左右、长度不等的喷金灰,这些残留的喷金灰在芯子组装、封口等工序过程中受外力产生的震动作用发生脱落,致使芯子与外壳在出厂测试过程中发生短路造成极壳耐压不能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能够有效防止薄膜电容器极壳之间发生电击穿,提升产品技术性能的交流电动机用薄膜电容器绝缘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有效防止薄膜电容器极壳之间发生电击穿的绝缘套,包括封好口的铝制外壳、上定位套、下定位套和防爆盖板,所述铝制外壳内安装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所述上定位套上方设有防爆盖板,下方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到芯棒中。
所述上定位套与下定位套组合成套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封好口的铝制外壳内部安装有特殊规格的上下定位套,借助于这种特殊规格的上下定位套,电容器芯子与电容器外壳被完全隔绝开来;并且,上定位套下方的定位柱插入芯棒,可以固定芯子达到很好的定位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完全替代现有常规定位套,大大降低产品测试时因极壳之间发生击穿造成大量废品的问题,亦对电容器制造成本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铝制外壳;2-上定位套;3-下定位套;4-防爆盖板;5-定位柱;6-芯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有效防止薄膜电容器极壳之间发生电击穿的绝缘套,包括封好口的铝制外壳1、上定位套2、下定位套3和防爆盖板4,铝制外壳1内安装有上定位套2和下定位套3,上定位套2与下定位套3组合成套筒状,上定位套2上方设有防爆盖板4,下方设有定位柱5,定位柱5插入到芯棒6中。芯子引线通过上定位套2边缘凹糟处引出,这种结构使得电容器芯子完全与铝制外壳1隔绝,达到优良的绝缘效果;上定位套2下方的定位柱5插入芯棒6,可以固定芯子达到很好的定位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铜新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铜新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64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电材料极化装置
- 下一篇:果蔬大棚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