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学生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6989.6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7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月 |
主分类号: | A47B39/00 | 分类号: | A47B39/00;A47C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学生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生座椅。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座椅分两种,一种是休息座椅,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和妨碍人体最低限度活动的前提下获得有效的休息;当追求作业效率最优化时,工作座椅就更为适宜。休息座椅的重要性在于,进行非作业活动时,通过使用休息座椅可以使人体在立姿或使用工作状态下的身体主要负荷部位(如肩、腰、足等部位)得到最大化的休息和缓解。
学生课堂上使用的座椅,从结构上来说都是工作座椅,目的是学习效率最大化,但客观存在的情况是,学生整天时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每到下午的时候都会觉得非常疲惫,可是学校不具备为学生提供休息空间的条件,学生在疲惫状态下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对于仍处于生长期的学生来说,这种长期的疲惫状态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提供一种可调学生座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使座椅处于工作状态,当学生需要稍稍休息一下时则可以调整到休息状态,劳逸结合,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学生座椅,包括座椅面和椅背,所述座椅面后端与椅背铰接;所述座椅面前端下方的椅腿为可伸缩结构。
所述椅腿为套接结构并通过顶丝实现高度上的相对位置固定。
所述座椅面后端通过活动轴与椅背连接。
所述座椅面由U形套和插板两部分组成,所述U形套的三个边都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凹槽;所述插板具有相对板面较薄的三个边板,所述边板与U形套的凹槽相配合。
所述座椅面的一面固定有加温装置。所述座椅面的一面固定有缓冲垫。
申请人在实践中证实,对于整天处于学习状态的学生来说,改变身体的重心是身体休息的重要办法,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座椅面设置成角度可调结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而调整座椅面的角度,坐在上面的学生身体重心得到改变,从而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使用这种椅子,即可有效缓解学生的身体疲惫程度,从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保证,又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座椅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一种可调学生座椅,参照图1和图2,它包括座椅面1和椅背2,所述座椅面1的后端与椅背2铰接,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座椅面1的后端通过活动轴3与椅背2连接,这样座椅面1即可以活动轴3为中心上下转动。
所述座椅面1前端下方的椅腿4为可伸缩结构,具体结构为,所述椅腿4为套接结构并通过顶丝5实现高度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即,椅腿4是由上下两部分套接而成,上面稍细支撑杆置于下面稍粗支撑杆的空腔内,当需要调整高度时,拉动上支撑杆到一定程度再通过旁边的顶丝旋紧,即可固定。
通过上述结构即可实现座椅面角度的调整,当然在使用时也可以同时将座椅背设置成前后可调结构。
参照图3至图5,座椅面由U形套和插板两部分组成,参照图3,所述U形套6的三个边都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凹槽6-1;参照图4和图5,插板7具有相对板面较薄的三个边板7-1,所述边板7-1与U形套的凹槽6-1相配合。前面所述结构可以实现插板在U形槽内的自由拨出。
学校在订制座椅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座椅面的一面固定加温装置或缓冲垫,另一面仍为普通木制或金属制板面,也可以增设制冷装置(南方学校可采用这种结构)。加温装置可以是电池供电的小型电热毯,缓冲垫可以是海绵垫。将座椅面的两面设置成不同结构,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普通木制板面一侧,需要休息时可以使用缓冲垫一面,从而为保护学生健康提供条件。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而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局部改变,只要是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示为对本专利的等同替换,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月,未经赵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6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