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7737.5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茂林;王文武;李永生;郭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式预 分离 脱水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采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气进行脱水的装置,是一种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
背景技术
目前,自地层中采出的天然气及脱硫后的净化天然气中,一般都含有饱和量的水汽,水汽是天然气中有害无益的组分。天然气中水汽的存在,减少了输气管道对其它有效组分的输送能力,降低了天然气的热值。并且,当输气压力和环境温度变化时,可能引起水汽从天然气中析出,形成液态水、冰或天然气的固体水化物,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增加输气压降,减少输气管线的通过能力,减小输气管线的通过能力,严重时还会堵塞阀门和管线,影响平稳供气。在输送含有酸性组分天然气时,液态水的存在还会加速酸性组分对管壁、阀门的腐蚀,减少管线寿命。因此,天然气必须进行脱水处理,达到规定的含水露点指标后,才允许进入输气干线。
目前,油田广泛采用三甘醇对天然气进行脱水。传统的三甘醇脱水主要在利用三甘醇的吸附作用,对天然气中的水分进一步脱出,使之达到外输露点要求。传统流程:来气经双筒过滤器、三甘醇吸收塔和外输三阶段。由于来气中含液量波动较大,双筒过滤器经常不能有效分离游离水,加之吸收塔内没有设置再次分离的结构,从而导致经三甘醇吸收后的天然气中的水露点达不到外输要求,部分三甘醇被气体带入管路系统,造成三甘醇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在不改变流程中双筒分离器的作用情况下,通过吸收塔内部结构变化,来适应气中含液变化的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以实现多工况下水露点达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其特征是:包括吸收塔体,吸收塔体为立筒式结构,吸收塔体座落在裙座上,裙座与基础固定;气进口固定在吸收塔体侧壁上,气进口内端与进气分布腔联通,进气分布腔上部是旋流器,旋流器输出口上端固定有隔断板,旋流器上端固定有吸附单元,吸附单元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有三甘醇进口和三甘醇出口,三甘醇进口和三甘醇出口由吸收塔体外壁向内伸入,三甘醇出口在吸附单元的下端,三甘醇进口在吸附单元的上端,吸附单元上部有捕雾器,吸收塔体的顶部有气出口;吸收塔体的底部有排液口1,进气分布腔的下部有引流管。
吸附单元是填料或塔盘。
所述的裙座与吸收塔体连接面的上端并在吸收塔体侧壁上固定有加热器进出口。
所述的捕雾器为水平式捕雾器,水平式捕雾器平面与吸收塔体中心线垂直。
所述的捕雾器为垂直式捕雾器,垂直式捕雾器平面与吸收塔体中心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天然气从气进口径向进入吸收塔体内,气体通过旋流器进行第一次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旋流器顶端输出,进入填料的入口,经填料吸附,也就是通过三甘醇吸附后,其中水露点可以远低于外输气露点要求;气体继续上升,进入捕雾器,去掉99%饱和水,可以拦截气中99%以上的三甘醇,从而降低三甘醇损失,处理合格的天然气进入外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流式预分离脱水吸收塔结构剖面示意图。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液口;2-吸收塔体;3-气进口;4-旋流器;5-塔盘;6-捕雾器;7-气出口;8-三甘醇进口;9-隔断板;10-三甘醇出口;11-进气分布腔;12-引流管;13-加热器进出口;14-裙座;15-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7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条带束流位置监测器电路图
- 下一篇:一种用于成批体温计的复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