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7790.5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才;张滋生;马宏波;周怀祖;张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盈德清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2 | 分类号: | B65D88/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气化 装置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
背景技术
煤气化,例如粉煤加压气化,是近年来发展的洁净的煤燃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用于煤气化的粉煤气化炉有许多种,在加压气化工艺中,粉煤输送对于气化炉的运行存在显著的影响。传统上,在加压气化工艺中普遍采用密相输送的方式将干粉煤从储煤储罐输送到气化炉。粉煤储罐内粉煤的输送主要依据重力流的原理进行,粉煤储罐根据流程和重力流的需要自上而下布置,位于粉煤储罐下端的充气锥是保证粉煤输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件,因此一般粉煤储罐的下端均设有充气锥。充气锥担负着加压、固体粉煤流化和除桥等任务,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低压或高压气体通过充气锥以形成均匀的气体冲击,使粉煤在粉煤储罐内部处于均相状态,从而解决粉煤在输送过程中因架桥引起的堵塞问题,同时减缓设备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发明人基于以下事实的认识做出的:传统充气锥是用钢板制成的,钢板上打孔,但是这种传统的充气锥存在孔径大,容易发生粉煤倒流,影响粉煤气化装置的运行。此外,还存在有用烧结金属制成的充气锥,但是这种充气锥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目前生产的充气锥最高只能承受1.0Mpa的内外压力差,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压差过大或长时间处在较大压力差的环境下工作导致充气锥被吹破,造成停车,影响生产。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所述充气锥可承受更大的压力,不易损坏,不会发生粉煤倒流,从而减少停车次数且降低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包括:锥形筒体,所述锥形筒体具有由烧结金属制成的至少一个充气区域;和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锥形筒体的壁上且至少覆盖所述充气区域,所述加强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通过设置覆盖在充气区域上的加强件,从而提高了充气锥的强度,使充气锥能够承受更高的内外压差,将传统充气锥最高可承受1.0Mpa的内外压差提高到5.0Mpa,从而大大降低了充气锥的损坏几率,提高充气锥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减少了充气锥的停车次数,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锥还能有效防止粉煤倒流现象的发生,保证粉煤 输送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结构简单,构造合理,生产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现有粉煤气化工艺中,实用效果显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充气区域为绕所述锥形筒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
所述充气区域为沿所述锥形筒体的轴向间隔开的多个。
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锥形筒体的壁面接触。
有利地,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锥形筒体的内壁上。由此可有效增加充气锥的强度,提高充气锥的承压能力,还能有效防止粉煤倒流以及架桥现象,减少除桥次数,节约流化气体的使用和排放,提高粉煤输送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为金属件且焊接至所述锥形筒体的内壁上。
所述加强件为不锈钢板。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充气锥的强度,同时还能减小粉煤物料中腐蚀性介质对加强件的磨损和腐蚀作用,从而提高加强件的使用寿命。
所述锥形筒体整个由烧结金属制成。
所述加强件为与所述锥形筒体适配的锥形不锈钢筒,所述加强件焊接在所述锥形筒体的内壁上。
所述加强件的外表面与所述锥形筒体的内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粉煤气化装置的充气锥,具有如下六个优点:1)通过设置覆盖充气区域并与充气区域完全接触的加强件,提高了充气区域的强度和承压能力,使排料变得更加顺畅,减少架桥次数和充气锥的损坏频率;2)防止粉煤倒流现象的发生,提高粉煤的输送效果;3)加强件上的通孔交错设置,且均匀细密,有效防止粉煤堵塞通孔,降低充气锥内外压差,防止充气锥被吹破;4)由于加强件设在充气区域的内侧,即使由于充气锥长时间工作后充气区域破损,烧结金属也不会通过加强件进入充气锥内,因而不会污染充气锥内部的粉煤;5)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低,生产成本低且效率高;6)操作使用方便,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节,无需压差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盈德清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盈德清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7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料斗风门
- 下一篇: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