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安装方法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7845.2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3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小蜻蜓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90 | 分类号: | B62M6/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安装 方法 电动自行车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自行车领域,涉及力学、机械、电子学,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安装方法的电动自行车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超轻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一般采用前置控制器和前置电池的方式:电池由前方装入,塞入车架中管管壁后部,以车架的座管安装位为定位基准,以PVC塑胶管套塞入车架下管中,环绕在前叉竖管周围,以PVC塑胶管套为压紧。
电池从前部装入的这种设计方式存在有很大的缺陷:装配形式固定,装配时必须先将电池装入车架内,然后装入前叉和T把,然后是车灯;拆卸时极其繁琐,需要先拆灯再拆前叉和T把,最后才内拆卸电池,给这种更换电池方式极为不便;如果维修电池组或控制器会极为麻烦。
现有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与车架间一般采用普通的泡棉减振,时间久了弹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有间隙产生,自行车的电池会在车架内发生碰撞,对电池造成损伤,影响自行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普通的超轻电动车车架控制器在前方,从前方装入,而且前高后低,淋雨测试时雨水易于沿着车架从前向后渗透,如果在雨天时骑行雨水易于从前端进入,从而给电池和控制器带来安全隐患,由于前方存在很大的装配间隙,其结构不紧密,如果在极端条件下电池爆炸会从前方冲出,而前方开阔,距离驾驶员正面距离很近,驾驶的安全性会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完善了现有电动自行车电池放置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装方法的电动自行车电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安装方法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包括车架头管、车架下管和电池,所述车架下管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头管固定,所述车架下管尾端设置有一后盖;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车架下管的内部,所述电池的前端与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又与所述车架头管接触,所述电池的尾端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架下管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采用热缩膜结构,且所述电池及所述车架下管均有弯曲弧度,呈斜向上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通过前后连接的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控制器来保持一定的夹紧力;所述减震弹簧还对所述电池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与所述减震弹簧、所述控制器之间均设有一层泡棉,防止所述电池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有电池、龙头上两个刹车把、转把、电机、助力装置及车灯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的电池跟车架下管之间使用弹簧减振装置,其弹性作用时间会大大加强,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且塑性变形情况会大大地减缓;而且,使用弹簧减振装置便与力在水平方向的传导,减少对电池组振荡造成的损坏;另外,使用弹簧减振装置还具有方便地拆卸或安装电池的优点。
2、该实用新型采用电池后置结构,车架下管向上倾斜,避免了雨水从前方灌入到车架内部,最大限度的保护内部的电气系统,电池方便拆卸,只需打开后方的端盖就能轻而易举的换电池,如同手机电池一般;另一方面,如果在极端条件下电池爆炸,冲击力向四方扩散,但是由于车架头管的不可拆卸原因,阻挡了向前的爆炸力,从而力量向后方传导,由车架尾端向后冲出,以后方的车轮做缓冲,这样驾驶人员的安全,以及附近其它人员及动物的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3、该实用新型的车架与电池组均做成弧形结构,此种方式即美观又安全,因为弧形设计可以将电池组的受力通过电池组与车架接触的弧面传导,电池组受力均匀传导,减小对电池的损伤。并且,车架的弧形设计,可以使雨水沿弧形车架流出,而不会进入车架内。
4、该实用新型采用热缩膜结构,且成弧度结构,最大限度的填充在车架内部,有效的利用了内部空间,最大隐藏了内部电芯结构和保护板,使得电池更加安全。
5、弧形的车架与水平车架相比,更能增加车架内部空间,弧形电池组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电池组数,也就能增加电动自行车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车架头管,2、减震弹簧,3、泡棉,4、电池,5、车架下管,6、螺栓,7、控制器,8、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小蜻蜓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小蜻蜓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7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暖风机多风道机构
- 下一篇:手摇驱动曲轴连杆齿轮啮合传动轮式便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