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冷却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8121.X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鹏;朱文举;林炳坤;朱培基;伍建士;凌成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斯特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2 | 分类号: | F04B39/12;F04B39/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傅契克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冷却气缸盖。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通用的气缸盖采用外部自然冷却,专利号201020278843,名为《一种高效散热的风冷空气压缩机气缸盖》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如图1所示,其在气缸盖顶部设置有散热鳍片1’,所述的散热鳍片沿冷却空气流向布置于气缸盖顶部,每条散热鳍片在水平方向均有弯曲,并整体从进风口处向出风口方向收敛。这种设计有一定的散热作用,但依靠自然风进行冷却,其散热效果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空气压缩机气缸盖。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安装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中,包括密封盖和气缸盖主体;所述气缸盖主体为一体成型铸件,包括进气口,吸气腔体,排气腔体以及排气口,所述吸气腔体设置有吸气口;所述吸气腔体与空气压缩机气缸连通;所述排气腔体与空气压缩机气缸连通;所述排气腔体外侧壁铸有数个散热片。
所述吸气腔体吸气口靠近排气腔侧设置,所述吸气口两侧的吸气腔体外壁铸有两个对称的弧形片,所述弧形片、散热片和吸气口共同组成气缸盖的内循环通道。
所述散热片为平板、弧形或其它二维形状。
所述吸气口有两个,对称分布于两弧形片间的吸气腔体外壁。
所述密封盖与气缸盖主体的连接方式为胶连接,螺纹连接或过盈连接。
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气缸盖的设计,将外部自然冷却改为内部主动冷却,充分利用空气吸入压缩机的较低温度对压缩机进行冷却,效能更高,其散热片以及弧形片的设计有效增加空气交换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箭头代表空气的流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箭头代表空气的流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盖的剖视图,箭头代表空气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内冷却气缸盖,其安装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中,包括密封盖2和气缸盖主体1,所述气缸盖主体1为一体成型铸件,包括进气口3,吸气腔体4,排气腔体5以及排气口6,所述吸气腔体4与空气压缩机气缸(未图示)连通,所述排气腔体5与空气压缩机气缸连通。所述吸气腔体4和排气腔体5均为圆柱体,所述排气腔体5外侧铸有数个散热片7,所述吸气腔体靠近排气腔侧设置有吸气口10,吸气口10两侧的吸气腔体外壁铸有两个对称的弧形片8,所述弧形片8、散热片7和吸气口10共同组成气缸盖的内循环通道9。
所述吸气口10有两个,对称分布于两弧形片间的吸气腔体外壁。
所述密封盖2与气缸盖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胶连接,螺纹连接或过盈连接。
空气压缩机工作时,吸入压缩机的冷空气从进气口通过吸气口进入吸气腔体过程中快速流动,由散热片以及弧形片组成的内循环通道起到分隔导流作用,有效地增大了气流的接触面积,所述吸气口的位置可以在吸气腔任何位置,但 设置在吸气腔体靠近排气腔侧位置使得低温空气气流流动行程最长,有利于实现吸气腔体外的低温空气与排气腔体内的高温空气的热交换,实现对高温的排气腔的快速冷却,提高空气压缩机的排气效率,大大提高空气压缩机的能效等级,延长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片可以为平板、弧形或其它二维形状,但平板形散热量比较大,制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斯特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斯特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8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