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8444.9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辛波;余卓平;钟再敏;唐峰;王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5/00 | 分类号: | B60K5/00;B60K7/00;B60G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陈树德;刘莹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轮驱动 混合 动力 汽车 底盘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一般具有发动机和电机二种动力驱动装置,这二种动力通常经机电传动装置耦合后驱动车轮,为此需要专门开发机电传动耦合装置,比如,丰田普瑞斯混合动力汽车的行星齿轮式动力耦合装置,其机电耦合传动系统结构复杂、对专业技术开发水平要求很高。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驱动与控制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由轮毂电机独立驱动或减速式轮边独立驱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特别是后者是将各驱动电机分别布置于驱动轮内或附近,并经由轮内或轮边减速器减速增扭后驱动车轮,构成所谓的减速式轮边独立电驱动系统。其特点是可省略机械差速器等传动装置,结构简洁、传动高效;各电驱动轮转矩独立可控,在整车操纵稳定性控制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动力电池技术的限制,目前纯电动汽车还存在造价高、续驶里程较短等问题,影响其普及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该结构具有前轮和后轮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其中前轮采用燃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驱动,左、右后轮分别采用一套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以充分发挥发动机和电机各自的能效和动力优势,兼顾动力性、节能减排和保障续驶里程的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该底盘驱动结构具有前轮和后轮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其中前轮采用燃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驱动;左、右后轮则分别由一套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
所述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其单斜臂悬架摆臂与轮边减速器壳体及后轮电机壳体固联在一起,并通过弹性铰与车架相铰接,绕弹性铰轴线摆动,构成左、右轮单斜臂悬架导向机构;左、右后轮电机输出轴分别将动力传递给左、右轮边减速器动力输入端,经轮边减速器减速增扭后从轮边减速器动力输出端输出并独立驱动左、右后轮。
通过电机与轮边减速器结构的合理布置,使左、右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的质心靠近单斜臂悬架弹性铰摆动轴线处,有效减小后驱动桥总成等效簧下质量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后轮采用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比功率高、等效簧下质量轻、输出转矩大、爬坡加速性能好等优点。同时,前轮采用发动机前置前驱结构,可以沿用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开发成本。根据整车动力需求,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驱动控制模式,使发动机和左、右后轮电机均工作在高效区,并满足动力性、节能减排,以及保障续驶里程等综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前轮; 2—前轮驱动系统
3—车架; 4—弹性铰;
5—单斜臂悬架摆臂; 6—后轮电机;
7—轮边减速器; 8—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底盘驱动结构,该底盘驱动结构具有前轮1和后轮8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其中前轮1采用燃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驱动;左、右后轮8则分别由一套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
所述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独立驱动,其单斜臂悬架摆臂5与轮边减速器7壳体及后轮电机6壳体固联在一起,并通过弹性铰4与车架3相铰接,绕弹性铰4轴线摆动,构成左、右轮单斜臂悬架导向机构;左、右后轮电机6输出轴分别将动力传递给左、右轮边减速器7动力输入端,经轮边减速器7减速增扭后从轮边减速器7动力输出端输出并独立驱动左、右后轮8。
通过电机6与轮边减速器7结构的合理布置,使左、右一体化单斜臂悬架-轮边减速式电驱动总成的质心靠近单斜臂悬架弹性铰4摆动轴线处,有效减小后驱动桥总成等效簧下质量的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84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语音报警功能的无线路由器
- 下一篇: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