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19280.1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顾立强;路庆森;傅国;秦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12 | 分类号: | A61F1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颈 联合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治疗用具领域,涉及一种固定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感觉和运动的神经丛,由C5-T1五条神经根组成,位于颈根部两侧,由锁骨下行向腋窝,继而走行向上肢的内侧。其解剖结构决定了头颈肩三者的相对活动,会对臂丛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
目前,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臂丛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多,约占创伤总数的 1.2% ,而锁骨上臂丛根干部位损伤占又占其中的62%,多需手术修复治疗。手术后,患者必须进行常规的制动处理。目前所采用的方式为,患者头部偏向患侧,并且将患肢肘关节屈曲置于胸前,患侧手部置于对侧肩部位置,用石膏固定6周。该技术能够保证固定的效果,但是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诸多缺陷。石膏本身过于沉重,透气性差,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活动,尤其是肘关节同时被固定,6星期后多出现关节僵硬,需要进行额外的功能锻炼。肘关节后部被石膏包裹,患者因失去感觉,无法感知石膏对皮肤的压迫,不少患者出现压疮。患者术后必须马上进行石膏固定,由于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无法配合,给石膏固定带来很大难度,而且因为石膏的材质问题,有些患者出现外固定的松动失效,需要重新进行石膏固定。因此,患者臂丛手术后的固定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目前,对以臂丛为对象进行的动物实验,多以大鼠等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其术后不存在上肢的重力下坠问题,不需要特殊固定。然而,这些动物的上肢功能与人类相差较远,对于评估手术方式及效果存在缺陷。因此,最近开始以猕猴为实验对象,进行臂丛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手术后的固定。
猕猴是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术后不可能配合你进行石膏固定,而且石膏极易被破坏。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比石膏轻便、透气,而且更加坚固的可塑性物品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的设计必须最大程度的简化,既方便穿戴,又防止猕猴活动时将固定拆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可方便、有效地用于臂丛手术后臂丛神经固定,有助于失去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对象的康复治疗,使该对象的头部和颈部固定于中立位,将双侧上肢固定于90°外展位,并使前臂处于悬吊状态,以此防止头颈肩相对活动对缝合后的神经造成牵拉,并防止前臂的过度下垂而造成的静脉回流困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所述支具的主体是由胸前护板、背部护板与左臂支撑体、右臂支撑体围拢构成,共同支撑对象的前胸、后背和左、右两侧上臂,使双侧上臂固定于90°外展位;在所述支具的底部中央开设有允许胸背部通过的环胸孔;在左臂支撑体和右臂支撑体上分别设置左固臂环和右固臂环,每个固臂环包括前半环形部分与后半环形部分,当前、后两个半环形部分闭合时,能够固定对象的左、右两侧上臂;所述胸前护板向前延伸为下颌托,两者之间有颈前凹陷;所述背部护板向上延伸为顶盖,两者之间为枕下凹陷;耳状面与顶盖两侧相接,覆盖对象的两侧颞部;所述下颌托、顶盖和耳状面共同将对象的头部和颈部固定于中立位;手环闭合固定在所述前臂或手部上;悬吊管道穿过在下颌托的两侧开设的孔;悬吊链穿过悬吊管道,两端分别固定于套在所述对象失去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双侧前臂上的手环上,以致使所述前臂处于悬吊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的进一步特征,所述胸前护板和/或背部护板带有透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手环的开口用金属丝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悬吊链采用铆钉固定在所述手环的中央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颈肩联合固定支具,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
(1)所述固定支具的主体部分是选用适合的热塑板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因此可使固定支具的强度最大化,不会因为对象(例如,猕猴)的过分活动被破坏和拆散。在材料方面,理想的热塑板要求厚度适中,强度符合需求,最好自带透气孔。
(2)所述固定支具中,悬吊管道可采用金属管(例如,铜管),悬吊链可采用金属链(例如,铜链),而手环是根据所述对象的前臂的前部或手部进行塑形定型,其材质则与主体材料相同,可在同一块热塑板上设计手环并裁剪出来,通过塑形定型而固定在前臂上,手环的开口可用金属丝封闭,因而能够将猕猴失去肘关节屈曲功能的上肢悬吊于胸前,这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上肢因为过度屈曲而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健侧上肢的活动带动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9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