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后列立体停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2356.6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8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后 立体 停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前后列立体停车系统,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的特种设备。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构成,立体停车库的存取车通过电气系统实现。国内立体停车库从性能上大体分:机械式、自走式及半机械式三种。从结构形式大致分为:简易升降式、升降横移式、平面移动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升降式、垂直循环式等。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的型式是升降横移式。升降横移式,是利用载车板的升降和横向平移存取停放汽车的机械式停车设备。适用于住宅小区、大楼地下室、立交桥下。现有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都是一列多层,即1×N辆车停放(如图1所示)。但在实际建筑中,往往由于建筑结构的考虑,地下停车库设计的通道少,造成纵深很长,有的纵深可能是立体车库设备的2倍,甚至更长,如不规则空间、规则纵深大的空间,如果采用一列多层即1×N型式,虽然提高了利用率,但由于空间没有最大利用,同时也造成一些空间的浪费。针对大纵深的地下停车库,从空间利用率、建设成本、费用等方面考虑,很多业主往往放弃采用建设立体停车库,造成停车位紧张,停车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列立体停车系统,实现大纵深空间的多层多列停放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前后列立体停车系统,包括:钢架构、横移空车位、停放车辆、停车盘、电机传动机构、停车盘,如图1所述的已有技术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都是一列多层,即1×N辆车停放。以5车位的两层升降横移立体车库来说明,两层升降横移型式,但由于空间没有最大利用,同时也造成一些空间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前后列立体停车系统,主要包括:钢架构、停车盘、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连接钢架构,钢架构连接停车盘,通过并联和逻辑控制前后列停车盘,通过设备的升降、纵移、横移动,实现M×N辆车立体存放,根据存放空间进行多列多层停车,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业主建设立体停车库的积极性,达到好的市场效果和收益。
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前后列联动控制,实现前排车位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升降横移型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后列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存取车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钢架构 2—横移空车位 3—停放车辆 4—停车盘
5—电气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现的:
如图2所示,电气控制系统5连接钢架构1,钢架构1连接停车盘4,通过并联和逻辑控制前后列停车盘4,通过设备的升降、纵移、横移动,实现M×N辆车立体存放,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业主建设立体停车库的积极性,达到好的市场效果和收益。
如图3所示,电机传动机构通过钢架构的吊点升降或者横移电机通过钢丝绳或者链条连接停车盘。系统运行时,如果上层停车盘要下降,判断下方有无停车盘,如有,作左右横移,腾出下层车位,然后上层车盘先上升,打开防坠落装置,然后下降。
设备通电后,系统初始化,然后自检有无故障,有处理故障,车库运行暂停。如运行正常,根据去存取车的指令,先停放上层,判断下层有无停车盘,如有左移后者右移的横移动作,然后上层停车盘先升,打开防坠落装置,停车盘下降,停取车,然后停车盘上升,打开防坠落装置,完成存取车。
客户通过刷卡、指纹或者按键操作,实现对车辆的存取。
按键用户操作。如按“9”车位,通过输入“9”,按“OK”键确认,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让“9”号车位动作。如果在车位在上层,(1)首先确认下面车位有无车辆停放。(2)无车辆停放,发出指令,让“9”号上升,打开防坠落装置,车盘垂直降到地面,车主存取车。如果车位在地面,直接存取车。存取“9”号车,9号车在后列上层,9号车位下方的前后列车位为“2”“4”车位,动作1:横移电机动作,2、4号车位线右移;动作2:9号车位电机动作,通过链条或者钢丝绳牵引车盘先上升;动作3:打开防坠落装置;动作4:9号停车盘下降至地面;动作5:9号停车盘纵向移动至前排2号停车盘位置;动作6:存取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2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